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穿越到古代种田发家致富的 > 第51章 佛教(第1页)

第51章 佛教(第1页)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你知不知道,玄觉寺究竟是小乘佛寺,还是大乘佛寺?”

浮迦潘以为裴行俭回答不了这问题,谁知裴行俭只略作思索,便很笃定地说:“是大乘佛寺。”

浮迦潘相当惊讶:“你自称对佛教一无所知,这是谁告诉你的?”

“就是你自己刚刚告诉我的。”

原来,裴行俭心念电转,想起一件事。他因为不懂佛道,几乎从不跟他夫人库狄氏谈论这个,但是有一次他无意中提了一个词,惹得他夫人很不高兴。这个词,就是“小乘”。

裴行俭一直记得这件事,也因此知道了“小乘”这个词的由来。

佛教创始者乔达摩,称为佛陀。他是释迦族人,故而也称释迦牟尼,简称释尊。佛陀经历了出家、修行、成道、说法、入灭,以自己为明灯,向世人弘法。他传道四十五年所说的精深教法,并未随他涅盘而湮灭无闻,反而生机勃勃,流传逾广。

此后,佛教教理与教团经几百年发展,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上座部倡导“弟子的佛教、学习立场的佛教”,强调信众要出家,隐遁于僧院,过禁欲生活,专心修行,而不是走上街头救济他人。强调的是求自己解脱而非救度他人。

大众部又称“大集结派”,“大众”意味着人数很多。大乘佛教的教理多诞生于大众部,他们轻视上座部,故而蔑称之为“小乘”,意思是局限的、卑下的教理。

裴行俭问:“所以,上座部即是‘小乘佛教’,大众部乃是‘大乘佛教’?”

浮迦潘不满意这种简单、粗暴的区分法,立刻说:“这种划分是很粗略的,并不可一概而论。譬如,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将锡兰系上座部佛教称为‘大乘上座部’,而又将大众部系的说出世部称为‘小乘’,其中糅杂之处甚多。但是,如果追溯本源,大体意思正是这样。”

裴行俭点了点头。库狄氏信仰的正是上座部佛教,因此在她眼里“小乘”这个词,是大众部的侮辱、构陷之词,听见了当然会不悦。裴行俭也由此而知,会主动提“小乘”的僧人,定然不会属于“小乘”教派。

浮迦潘打算详细给裴行俭说明其中分别:“大乘佛教的立场,是自己研习佛法,更要教导他人。吏部还记得玄觉寺里那尊西域闻名的释迦菩萨像吗?释尊既然是佛陀,为何又会有‘释迦菩萨’的称谓?”

这完全超出裴行俭了解范围,他立刻说“不知”。

“大乘佛教最初称为‘菩萨乘’,在其教理之中,菩萨指的是‘相信自己能成为佛陀、有这种坚定信念’的人,因此,我们称呼释迦佛的前身、还未成为佛陀的乔达摩为释迦菩萨。菩萨已经具备了佛陀的能力,然而却不成佛,选择持续救度众生。大乘佛教追求的正是这种有信念成佛的菩萨修行,以利他为先,而唯因致力于利他,自己修行才得以完成。开始这个修行,要有誓死不变、百折不回的决心,如同披铠甲上战场的战士。大乘佛教不是静修的、僧院的佛教,而是救度的佛教。”

裴行俭听完这番话,倒真是茅塞顿开。

他当然不可能通过这三言两语就明白了什么佛教教理,但是,这令他突然理解了“雪山下王”的个性。

鸠罗耶识作为一个自幼出家、专注译着的学者,为何会有如此激烈阴戾的战斗姿态?

或许这些行为,在他眼里是披铠战斗,是救度众生吧?

“原来如此。”裴行俭颇为赞叹地说,“贵寺是大乘佛寺,可这与这张袈裟、与‘雪山下王’,又有什么关联?”

浮迦潘说起佛教教理与历史,兴奋异常,见裴行俭继续问他,更加知无不言了。“袈裟上每一个色块代表梵文‘一言’,这恐怕并不合适。梵文应该是有五十一言。且‘雪山下王’不仅精通梵文,还译过巴利文经书,巴利文音韵很少,远不够四十七。不过,四十七这个数字,倒的确与‘雪山下王’有几处关联。譬如,鸠罗耶识曾经翻译过大乘佛教经典之作《大宝积经》中的几卷,其中第四十七会称为《宝髻菩萨会》。这张袈裟,是不是暗喻这本经书呢?”

“这本经书有名吗?对‘雪山下王’来说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浮迦潘思忖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那就颇有些牵强。”

裴行俭望着这张色彩斑斓、图案复杂的袈裟,觉得闯入了一片诡谲茂密而森然幽暗的森林。他一直将色块看作是代表某种语言,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袈裟不只是代表一句切口,或者一个佛教教理、偈语,而是可以直接传递消息的一件东西,不必辅以任何其它言语。也就是说,遇到最紧要的消息,鸠罗耶识只要将一张袈裟交付出去,对方就能立刻明白其含义。

他问:“既然梵文有五十一言,为何玄奘却说是四十七言?”

浮迦潘没做过梵文翻译,不过经这一提醒,他使劲一拍大腿:“我想起一本书!‘雪山下王’为了让寺内汉僧学习梵文,曾经专门找来一本《字体根裁声明论》。这本书是玄奘帮助中原人学习梵文的教本,其中的确将梵文确定为四十七言,大约书写、翻译的时候,只需要这四十七言。我抄过这本书,还记得它将梵文子音称为体文,共三十五个;将母音称为摩多,共十二个。”

再仔细看那袈裟,每格四周缝线的针数的奇偶之数,似乎正是代表了体文和摩多。

可是,这又是如何对应的呢?

“《字体根裁声明论》中的确有四十七言顺序,不过我记不得具体排列,只能去玄觉寺将书找来查看。”

裴行俭摇了摇头:“‘雪山下王’绝不会用汉人学习的排序法。”

他又朝袈裟上一百余个彩色格子瞧了一会儿,觉得这件东西设计如此精致,其中一定还藏了别的玄机。“雪山下王”恐怕是以一句极其有名的教理、或者什么特别的话,为四十七言定顺序。若这想法没错,这便是最大的问题,也是这幅袈裟最难以拆解的地方。

要一个一个试,十年也试不完,只能靠推论与猜测。

裴行俭望着袈裟,又问:“鸠罗耶识最精研的是哪派的教理?”

“是大乘佛教中观派,其中最有名的是龙树与提婆。”

龙树乃是佛教“八宗之祖”,曾于大雪山中向老比丘求教,他的大名连裴行俭都知道。裴行俭以为‘雪山下王’最推崇的是龙树的学说,谁知浮迦潘说:“鸠罗耶识最景仰的是提婆。”

“这是为何?”

“提婆又称圣提婆,是锡兰国王子,舍弃王位出家,成为龙树弟子。他破斥外道与小乘,因为破邪太过激烈,导致外道弟子怨恨而被杀。”

裴行俭一听这话,也觉得眼前一亮,鸠罗耶识以提婆身世自喻,实在是非常合适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末世,病娇大佬是个绿茶恋爱脑!  清平调  万般道路于一身,终将登顶巅峰  斩神:帝皇修罗雅塔,灭神斩道  穿书后我成了五个反派崽崽的后娘  少女乐队:曾是她们的太阳  花妖小桂  上古网游,我的天赋亿万点强!  死神之御风刀  带白月光回家,我离婚你悔啥?  爹是魔主,却先天圣体  寒门枭主  穿成女A,我强制了那个清冷男O  三清灯:一世征途  全职训练家  表白宿敌后我功德成神了  重生之带着剑三系统穿咒回  从进山打猎到富可敌国  孤是敌国太子崽他爹  从帝骑开始的破坏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