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妙法莲华经功德和作用 > 第7章 第7集(第2页)

第7章 第7集(第2页)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安忍顺逆的境界。一个人开始内观以后,开始向外历练的时候,顺逆都要安忍。所以,一个人内观以后,在向外历练的时候,很重要,对这种快乐痛苦的感受都要收起来。这个感受是最坏事的。如果你太重视快乐痛苦的感受,它会刺激你的想象,它会误导你。因为这个感受是前生业力牵动的,你太在乎感受,你就被过去的业力牵着走了。所以这个“着忍辱衣”就是说,你把这个六根感受要收起来。

最后“入慈悲室”,发起大悲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个大悲心是自然而发的。我们前面说过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这个解脱道很关键。凡夫的差别,是从有相的安乐的角度。你是修布施、你是修持戒、修忍辱得到了快乐,那有差别。你看布施成就富贵,持戒是尊贵身,忍辱是庄严。有为的差别我们不谈,我们谈圣人的差别。《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地方要注意了!就是说,你当初从三界的快乐你是怎么解脱出来的?也就是说,你这个空性的智慧是怎么修的,会影响到你后面的走向。这个空性是怎么修的,很关键。如果你这个空,比如说阿罗汉的空,他等于是心外求法,他离开了一念心性修无常无我,然后创造了一个涅盘寂静的假相,他自己的心就住在那个假相。这种空,他就很难发起菩提心了。如果你这个空是内观而来的,你观照你一念心性很多妄想,但是这个妄想只是个表层;你再往内观进去,回到生命的原始点的时候,发觉一念心性本来清净。这种空,你自然会发菩提心。

所以诸位!你这个空性有没有修错,你可以很简单地判断。你现在遇到烦恼、遇到障碍,开始修空观。修空观很快就会把你从缘起法带走,就回到一种无相的境界,你至少会跟有为法切割,这个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这个空观越修越久,你发觉出现两种情况:第一个,不乐修善,你对有为善法不感兴趣了;第二个,忘失大悲,你看到众生在痛苦当中,你没感觉了。我要提醒你:你要注意,你这个空观有问题了。就是说,你这个解脱道跟菩提道未来很难衔接了,你走上了解脱道的一个分岔的道路去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指标。

三乘共坐解脱床。空观的智慧是每一个人要修的,但是你是怎么进入空性的,它的方法很重要。如果你是操作无常无我进去的,你以后要出来就很难,而且你未来要衔接也有困难。如果你的空观是内观而成就的,你的空观是从内心启动的,你这个空观修进去,你一定会发菩提心。一定会,自然地!恭喜你!你走上了一佛乘。

所以诸位!安乐道到解脱道,问题不大,障碍也不多。但是从解脱道到菩提道,请大家注意,这一块是非常关键,因为影响到你未来成佛的速度了。这个地方的歧路最多。就是说,你在有为诸法得到痛苦的时候,你是怎么把空性现出来的?如果你今天是心外求法创造一个空性,这个空性现在会给你安乐,未来会变成障碍。

为什么《法华经》要事先学?你说,欸,《法华经》,成佛的法华!没事,我先把安乐道、解脱道——有相的因果、无相的空性修完了,再来学《法华经》。晚了!太晚了!你沾了满身的法执,你听《法华经》你也听不进去了。要不然怎么佛陀说法的时候五千比丘、比丘尼退席呢?法执太重啊!来不急了!

诸位!你从现在开始,先把空观修好。什么是空观?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内在的清净心,而不是虚空,不是一种空性的相状。你这个空观未来要跟假观、跟菩提心要能够衔接得上。这个关键在这!所以,学《法华经》为什么不容易走上偏差的道路?它一开始从解脱道的时候,就让你走上一种正途了。所以你修空观,然后产生忍辱,自然生起大悲心。

这个还是前半段的迹门,“约迹门开权显实”。

丁二、发起功德。

一心三观,后面它这个修三观,再忆念佛陀的功德,那就不是大悲心了,那叫菩提愿。我们看下一段。

二、诸佛护念,植众德本,入正定聚,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前面的“坐法空座,着忍辱衣,入慈悲室”,是迹门的<法师品>。这个地方是本门的<普贤菩萨劝发品>,最后一品。

就是说,你如法地修学内观的智慧,安住清净心,观照十如是,最后发起菩提愿,有四种功德:

第一个,得到诸佛护念。诸佛为什么护念你呢?蕅益大师解释,因为你跟佛陀走到了同一个家里面,就是得到同体法性的加持。诸位!你学《法华经》以后会有什么差别,你知道吗?当然你可能往生,那更好;即便你不修净土,即便你不往生,你未来会生长在佛陀的世界(后面会讲),因为你提早进入佛陀的知见。

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乞丐,不是赶快去赚钱,而是先回家。你等于是直接进入佛陀的家,“真是佛子”。本经说了,就是说你修《法华经》,乃至一念的信解,佛陀赞叹你:“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你是佛陀的真实的儿子。我们是佛陀的儿子,但是现在是怎么?在外面流浪的儿子,没有回家的儿子。你学完《法华经》以后,是一个回家的儿子。所以能够得到诸佛护念,你生生世世生长在佛陀的这种摄受的因缘。

第二个,植众德本。你能够历事炼心,通过假观能够积集广大的资粮。

第三个,入正定聚。你能够观照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有这种智慧的善根。前面的植众德本偏重福德力,这个入正定聚表示是我们的善根力。

最关键的是下面这句话:“发救一切众生之心。”你很自然地发起菩提心,很自然。

我说实在,诸位!你现在听《法华经》,如果你把《法华经》听完以后,经过四年或者五年听完以后,我建议你做一件事情,你再去受一次菩萨戒。再受一次菩萨戒,你会发觉,你发的愿跟你之前什么都不知道所发的愿是完全不一样,你得到菩萨的戒体也不一样。你以前只是叫做善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反正师父叫我发我就发。但你再受戒的时候所发的愿,是从内心的观照而发动出来,那是坚定而圆满的力量。

《六祖坛经》有一个公案,说是南岳怀让禅师去参访六祖大师。怀让禅师其实那个时候学过唯识、中观的大乘的思想,但他觉得有点不究竟,就去参访六祖大师。六祖大师,那个高手见面,废话不多,直接导入核心思想。他只问他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一个人有没有在修法华内观的思想,这句话一问就知道了。他答不出来。答不出来表示他没有在内观,他的心还是在修法。你今天修个念佛、楞严咒,明天修个什么布施、持戒。你的心都是向外追求一个法的力量来摄受你。所以你一听到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就答不出来。

当然,怀让禅师是很谦卑的,就留在六祖大师的座下跟他学了三年。学了三年以后他就开悟了。开悟以后六祖大师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他回答说:“说似一物即不中!”一念心性是离言说相的,它没办法形容。你说它是空,也不对,因为它离相。你说它是空,它还有个空的相状。它叫做清净!清净,严格来说,它不是染污,也不是清净,它是离相。你说虚空是什么相状?虚空没有相状。你不能说,哦,虚空是清净相。如果是清净相,它就是染污相的对立面了,就落入对立了。虚空,只能说它离一切相。离一切相,这个时候已经悟到了本体。

这个时候,六祖大师这高手继续问:还有修证否?这个关键了。就说你那个清净心是可以修证的吗?跟因缘所生法是有互动的吗?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虽然是清净,离一切相,但是它怎么样?即一切法。这个关键了。

诸位!我们刚开始内观的时候,是莫向外求。对不对?内观真如,启动我们内心的即空即假即中,清净心,菩提愿。但是这个菩提愿到最后是怎么样?它可以跟外境互动,它一定能够把你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拉到最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还有修证否?修证即不无!就是有修证。所以《法华经》的空观的特色,它可以跟因缘互动,这是它的高明。

也就是说,你修《法华经》,等于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一次修了;你不修《法华经》,你肯定在解脱道修行很久——从假入空,然后再从空出假,再发菩提心。所以,你本来是要三阶段修学,但是你修了《法华经》以后,你那个空性的智慧,它的好就好在哪里呢?它能够跟外境产生互动。它那个空,不会在面对人事的时候得到破坏。这个就是《法华经》的思想。因为它是本来的东西,它不是你通过修行去捏造一个相状,然后你住在这个相状。那这是个方便门。

所以,《法华经》认为应该是从内观而到外转,“以观心故”,一切的“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就是说,当我们开始先内观、随后启动清净心菩提愿以后,开始去转化外在的因缘。整个《法华经》就是说,你修空观的时候不怕,你不会偏空。因为它最后的空观一定会发起菩提愿,因为它是向内安住的。

我们整个《法华经》的修学,三个阶段:安住、观照、发愿。这个三个是一体的,同时的。

甲二、净土门。乙一、坚固信愿;乙二、圆满佛号。

我们看第二个,净土门。

前面的三阶段的修学,是讲到圣道,一种成佛之道。我们现在讲净土门。就是说,我学了《法华经》以后,对我念佛往生到底有什么帮助?我们来看看《法华经》跟持名念佛互相结合的好处在哪里。

乙一、坚固信愿丙一、心性本具;丙二、随缘显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请归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帝娇  大唐里正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网王:游在立海大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北门老枪  乱世帝都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