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旎啸迟疑,太子朱常洛忽地起身,向旎啸深深施礼。
旎啸慌忙站起身来,正欲开口,却听朱常洛语带哀愁,声声切切:“旎辅卫当知我眼下之艰难,身处这勖勤宫,每日皆如芒刺在背,唯恐父皇旨意忽至,废我太子之位,贬为庶民,逐出京师。
“观华夏历史长河,太子被废之事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惨遭杀戮,亦属平常。
“虽我有朝臣力保,于父皇面前据理力争,然我也是闻得,郑贵妃这些年拉拢了不少朝臣。
”就连旎辅卫,贵妃不也曾遣常敏才大人,及其胞弟郑国泰频频与你亲近吗?”
旎啸虚扶太子,欲使其归座,然太子身形未动,旎啸无奈,目光转向太子身后的王安,只见王安也是对他深深一躬,面上满是恳切哀求之色。
此刻,朱常洛嗓音哽咽,似有千般委屈,“观今时今日,旎辅卫正蒙圣宠,便是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和东厂,也对你趋炎附势。
“我虽贵为当今太子,却如同被囚于此勖勤宫,个中滋味,想必你也是心知肚明。
“若非太后、皇后及一众忠臣竭力相护,我恐难有今日与你把酒言欢之时。”
言罢,朱常洛双眼泪光闪烁,再次躬身拱手,言辞恳切:“望旎辅卫勿吝赐教,勿言虚妄,但吐肺腑之言,助我稳固太子之位,朱常洛在此感激涕零。”
太子之语,情真意切,旎啸闻言点头,示意王安将太子扶稳坐好。
旎啸出身非儒门望族,自不言儒家经典,反而从华夏墨家机关奇术谈起,更提倡兼爱非攻的超前理念;
论及法家治国之道,强调律法之重,主张以严明法制理国;述及道家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谈兵家强军之策,欲练就一支无敌之师,以震外族,若有战事,则战养战,使烽火不燃大明之境;
乃至阴阳家之说,旎啸皆有所涉猎,唯独儒家之学,未置一词。
一番宏论过后,朱常洛听得瞠目结舌。
正此时,旎啸举杯一饮而尽,复又说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世人皆以儒家为治国不二法门,视墨、法、道、兵、阴阳诸家之术为旁门左道,奇技淫巧,殊不知,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全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朱常洛之太子位,多赖朝中文臣的力保,而这些文臣多为士子出身,饱读四书五经,深受孔子思想熏陶,自然对旎啸之语不以为然。
他淡然问道:“你的意思是,莫非欲弃儒家治国之道,或不再令其一家独大?”
旎啸见说,略作迟疑,望向太子,心中闪过一丝悔意,但转念一想,眼前之人乃未来大明之主,便决定直言不讳。
他缓缓答道:“太子殿下,儒家之学,教化世人,使人知礼守德,忠孝仁义,此诚无错。
“然也使人愚昧僵化,渐成无形枷锁,崇文抑武。殿下试想,若外族夷狄日益强盛,频频来犯,当时何以应对?”
朱常洛闻言一愣,脱口而出:“你都说了,外族夷狄为一群未开化之辈,我大明何不教化他们?再者,我大明如今精兵百万,良将千员,对付周边夷狄,何惧之有?”
旎啸听罢,心中略有失望。
然念及这位太子,于万历二十三年方得万岁爷准许,在众臣奏请下,才开始读书识字,未及两年,又因郑贵妃暗中作梗,致讲学之事中断,他心中不禁释然。
念及此,旎啸耐心释疑:“太子殿下,我大明虽看似繁荣昌盛,雄师百万,然殿下可知红夷大炮之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1990,醉卧美人膝 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 雪泥归鸿 小超市迎接八方来客 引虫师 附身诡异,她是规则怪谈推理女王 铠甲神扑 暗白 封神之桑榆非晚 公主,闹皇城 神豪万亿亿,征服华夏四大美女 偶入娱乐圈,演戏打开穿越之门 那无限的世界 末日生存之末日旅途 我爷是刘邦 重生红隼,我为洪荒之主 我欲成仙,怎料成了活阎王 云朵的记忆 谍战:开局反水投靠军统郑主任 满门反派,小师妹卷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