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工厂也在积极的自救,比方说从管道内迁出来的子弹厂和炮弹厂,他们的人不缺、设备也很充足,可是就没有钢铁,那还能生产个屁,只能每天弄点复装子弹。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可以说除了造纸厂、香烟厂、糖果厂之外,希望城的工厂就没有几个叫人省心的。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
渔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华人华裔的商业发展很快,还有一批小作坊是拔地而起,数量足足有5-600家,看样子这些华侨的经商思维都非常的发达。
既然如此,那杨锋就从头开始帮希望城建立工业基础,优先解决源头的问题,好带动左右行业的发展。
发出一条命令,马上调两万名伪军俘虏,调他们去煤矿挖掘,好给发电厂提供充足的燃料。
接着是再调两万俘虏,去铁矿山作苦役,弄到矿石来支援钢铁厂。
什么?苏岛上只有两座小型铁矿,压根就容纳不了这么多矿工?
这个太简单了!
杨锋直接兑换了一份苏岛的矿场分布图,很多本地人都不知晓的宝藏,随随便便的就被杨锋给点了出来。
这样等钢铁厂产出钢铁,下游的什么铸造厂、卡车厂、军工厂、农具厂、脸盆厂就全能够盘活了。
明明有这么多的免费劳力,干嘛不好好的运用?
至于其他化工类的、纺织类的、食品加工类的、工程建设类的工厂,杨锋也决心多方面的寻求人才。
日本人中的俘虏、美军伤员中的专家,还有从三王山那边直接派遣过来。
当然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真正想要这些行业兴旺发达,还是得培养自己的人员顶上去。
可是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杨锋一口气建立的那30所学校了。
虽说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这些学校依旧是呈现半死不活的状态,其中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没有足够的老师,一个是没有足够的学校。
还有就是学生学习需要时间,哪怕是最初级的技术,也得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眼下就恰巧是一个要命的空窗期。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人口的问题。
对此杨锋的对策主要就是这么几个。
一是坚持奖励生育的政策,给妇女儿童更好的待遇、更多的配额,这是在为将来打基础,丁点都马虎不得,交给苗苗管控杨锋还是非常放心的。
一是继续从东南亚各地招募华人华裔,毕竟这个速度最快,效果也最好,完全可以说万岛的势力就是这么聚集起来的。
不过这里面也有点问题,通常聚集过来的人口,对万岛没什么归属感,不少都是迫于日军和本地人的压迫,坦白说这个没什么好法子,只能是加强教育,趁着日军还没有投降,不然就连这样的都吸引不来了。
这次拿下半个哇岛,杨锋相信人口或许能增加个几十万、一百万,毕竟看到万岛的主体、看到万岛的主张和作为之后,各地华人华裔肯定会自发的聚集过来。
还有一个则是加快从川地、从三王山往这边的迁徙。
中国人都有故土难离的观念,越是农户还越是跟土地的牵绊更深。
杨锋没法子扭转这种千百年才形成的顽强信念,他能够做的就是把一些活不下去的人,被各种原因赶离土地的人送到万岛来,让他们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三王山电影公司,不是派出一组人到希望城来拍片了吗?
只是暂时还没有完成罢了。
等到这部影片拿回去,杨锋就会开始大范围的播放,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在一年之内将万岛这边的华人华裔增加到500万。
至于眼下急需的技术人员,那就真的没法子了。
杨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一些专门学校的学生,将他们两年的学习时间压缩到半年,然后就直接上岗位,一边实操一边再以夜校的方式巩固、加强,好应付万岛的迫切需求。
一桩桩一件件,杨锋一路处理到这里,终于该轮到他心心念念的炼油厂和码头了。
在数万战俘的努力下,巨型码头的土建部分已经基本上完工了,这可是消耗了无数的钢筋、水泥、石料,让杨锋积分是血流不止。
但令人尴尬的是,目前除了李金塘那几艘可怜的军舰,还有抢来的那些货船,压根就没有别的船停在那里,码头无法产生一分钱的收益。
还有巨型炼油厂,苏岛上倒是有几个小油窑,可他们产出的石油却只能储存起来,不然就是用土法炼制,杯水车薪的供给防卫军使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似水年华 青蛇 电梯 我在哥谭当后勤[综英美]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上交金手指后,全球在星际开荒 乔然左辰夜 肆宠娇柔 当我将死对头误认为道侣之后 最后的初恋 长长的花道 年华 心墙+番外 人鱼山村+番外 稳住别浪 藏心+番外 音尘绝 九尾狐+番外 花昭叶深 被遗忘的誓约+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