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位于韩陵山的王氏庄园中,整整几大车的书籍被运输进来,王曦亲自指挥着家人将这些珍贵的书籍小心翼翼的搬运进房间中,妥善的保存起来。
“这些南国文事精华,就有劳君侯传播于河北,让诸好学之士都有经术研习。”
在王曦的帮忙之下,李礼成这段时间也在邺城接触了许多关东亲友时流,其中有意向愿意跟随李礼成离开河北前往襄阳的,也都陆续做出了表态,而李礼成便也投桃报李的将这些书籍赠送给王曦。
在邺城的这段时间,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所接触的时流口中得知,相对于杨愔、魏收等正得势的世族文人们,王曦兄弟们算是另一批世族成员的核心人物。
这一批人大多数的显着特点就是不为当权者所重,以及同当权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私人恩怨或者是政见分歧。诸如魏收修史得罪了一大批的关东世族,而王曦的兄长王昕同魏收早年便有不合。还有卢思道的老师河间邢子才,与魏收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因为常山王高演的缘故,这些人隐隐以王曦兄弟为中心。而王曦作为高演的心腹,也的确是有要为高演制造声势、招揽人才的意图。
眼下的高演在朝担任尚书令,本身也称得上是位高权重,不过作为齐主高洋的嫡亲兄弟,这身份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需要忌讳的情况,总不好公然的结党营私。
可如果加上一层学术交流的掩饰,看起来就会顺眼的多,同时也能聚集一批河北世族在其身边,使得高演在朝野之间的声望变得更加崇高。
王曦听到李礼成这番话后也是不免笑逐颜开,连连点头说道:“山南李王襟量雄阔,不愧是名门之后,不只推崇学术,更愿与群众分享。关东经学礼义若能因此更有创新,李王之功伟矣!”
关东诸方学术所传偏重经义,在礼仪方面则就偏弱。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参定各种祭祀典礼对于一个国家的权贵创建也是深有裨益。南朝在礼仪方面的研究和传承可谓是一枝独秀,如果能够得到这一方面的典籍资料的支持,无疑是开创出一片学术新空间。
李礼成此番带来的书籍偏重于各种史籍,那自然是为了给北齐本就纷争不断的修史之事加一把火。除了各种史料之外,相关的礼书倒是也有一部分。
王曦自知如今皇帝陛下对于《魏书》的力挺态度,也不想就此进行什么挑刺攻击,所以便想通过常山王的名义参定各种典礼仪轨。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那么无论对于常山王、还是对于他个人以及整个家族而言,都可以称得上是意义重大。
当然他心里也清楚,李伯山作此操作当然不是纯粹的一味好心,估计还是想借此加强陇西李氏对于关东世族的影响,乃至于有着更深远的图谋。
但无论对方有着什么样的意图,都很难直接在北齐境内进行操作。而他则能凭着比较从容的处境,在这当中达成自身的目的,彼此间的这种交流,也可以称得上是各取所需。
不只王曦对于这一次的互动颇感满意,当所有书籍交付到王曦手中的时候,李礼成也是松了一口气。
王氏兄弟想要借此扩大他们在时局中的影响力,自然就需要对这些书籍内容加以编修审定并进行宣扬传播,就等于是台府多了一群在河北义务宣传的旗手。
等到这些来自南梁的学术理论在河北传扬开来,自然会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思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学术理论的缺损和变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向源头进行追溯。
就比如随着佛门大昌,大量的佛经典籍便被翻译传播开来,更有痴迷佛学者不远万里的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去取经。相对于万里之遥的天竺,前往襄阳无疑是要近便得多。
等到通过这种渠道吸引到襄阳去的河北时流变多,那么山南道在河北面前自然就拥有了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同化力。
等到这些书籍交接完毕,王曦便又笑语说道:“这些典籍千金不易,李郎豪赠于我,我虽然笑纳下来,但也不应全无表示。因知李郎归程遥远,若寄以太多钱帛俗货反而会拖累行程。留在此间的亲友,我一定尽我所能的给以关照,李郎不必以此处为忧!”
这本来就是李礼成想要请求的,听到王曦主动表态,李礼成便也连连道谢。王曦虽然不像杨愔那样权势煊赫,但是庇护关照几个低调处事的世族亲友也不算难事。
虽然彼此间交流还算愉快,但李礼成留在邺城也终究是一个隐患,因此王曦很快便又问道:“未知李郎归期定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番外 多么神奇的娃 恩赐+番外 师兄嫁我(出书版)+番外 恶狼住对门+番外 边若水+番外 踏枝 重生从世界杯前开始 大时代从1983开始 赵锦儿秦慕修 你丫上瘾了?+番外 逆袭(上)+番外 不按套路出牌 青丝雪之钟情(出书版)+番外 清平月 狂暴逆袭 锋芒(下)+番外 五年后带着缩小版摄政王炸翻王府 势不可挡+番外 逆袭(下)+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