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如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深刻揭露了隋朝兵役的残酷,号召百姓不要前往辽东送死,勇敢地反抗暴政。
此歌一出,迅速在民间传唱开来,四方百姓纷纷响应,长白山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然而,隋朝派大军围剿,王薄的起义军虽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遭受重创,被迫四处转战。
尽管如此,王薄的首义之举,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各地豪杰纷纷效仿,揭竿而起。
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的中流砥柱。
翟让本是东郡法曹,因罪入狱,后得狱吏黄君汉相助,逃至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
起初,瓦岗军以劫掠运河上的商船为生,势力逐渐壮大。
大业十二年(616
年),李密加入瓦岗军,此人足智多谋,为翟让出谋划策,建议先攻取荥阳,夺取隋朝的大粮仓洛口仓,以扩充实力、赈济百姓。
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率部攻下荥阳的门户金堤关及周围诸县,又在大海寺设伏,一举歼灭前来镇压的隋军主力两万余人,击毙名将张须陀,威震天下。
窦建德,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为人豪爽仗义,在当地颇有名望。
大业七年(611
年),隋炀帝征兵伐高句丽,窦建德因其勇猛被选为二百人长。
但他目睹百姓疾苦,对隋朝的暴政深感不满,毅然投身反隋大业。
当时,山东大水,同县孙安祖妻儿饿死,县令仍逼其入伍,孙安祖一怒之下杀县令,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帮他聚集数百人,占据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起义,后因助孙安祖起义,全家被官府杀害,窦建德悲愤交加,率麾下二百人投奔高士达的义军。
大业十二年(616
年),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攻打高士达,窦建德诈降,趁郭绚不备,率精兵七千突袭,杀敌数千,缴获战马千余匹,郭绚仅率数十骑逃窜,终被斩杀。
次年正月,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建立农民政权,河北郡县纷纷归附。
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也是隋末起义军中的一支劲旅。
杜伏威,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家境贫寒,却生得勇猛无畏。大业九年(613
年),他与辅公祏在齐郡聚众起义,后转战江淮地区。
杜伏威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深受部下拥戴。
他们先是联合苗海潮等起义军,壮大自身力量,后在与隋军的多次交锋中屡战屡胜。
大业十二年(616
年),杜伏威率部进逼江都,与隋将陈棱率领的援兵激战,杜伏威额头中箭,仍带箭冲入敌阵,杀得隋军大乱,随后攻下高邮、历阳,建立农民政权,杜伏威任总管,辅公祏任长史。
江淮地区的小股起义军纷纷归附,杜伏威成为江淮一带实力最强的起义军领袖。
这些农民起义军遍布大江南北,如同一把把利剑,刺向隋朝统治的要害,使隋朝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
他们代表着广大底层百姓的心声,为求生存、谋太平,不惜与强大的隋朝官军拼死抗争,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与不屈的精神。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顶流官宣恋情后,全网疯了! 铁柱,下山快活去吧! 打造万古家族,开局奖励极道帝兵 我的世界:万界修仙之路 小叔子成了准男友,未婚夫急红眼 回穿,卖掉宝藏富可敌国 七零年代军婚,作精女配娇又软 玄幻:开局捡到战力榜 超限同步 快穿:宿主是你得不到的爸爸 完蛋!一秒一气血,金乌血脉的我太BUG了 那个大龄汉子,你要夫郎不要? 老祖:为了人族不灭,就从了我吧 功成名就要悔婚?一纸休书你别哭 修完仙后,我被天雷劈穿越了 人在迪迦,开局捡到赛罗女儿? 重回八零,娇气包的幸福生活 偶像,从嘉兴路开始 谢府双姝 我以青铜成就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