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师傅貌美如花清绝攻略 > 第83章 母亲长眠(第1页)

第83章 母亲长眠(第1页)

乜四仁母亲知道自己的二儿出事,还是半年以后的事情。

母亲在小寨村,乃至全镇都是一个福老太。一生生养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憨厚老实本分,有一身的好力气,蛮劲儿。媳妇是本镇后后山村的姑娘,虽然人长得三大五粗,但却憨厚实在。遵循三从四德,父母之上,从不犟嘴、从不顶嘴,对父母关爱有加。

父亲在世的时候,亲自与乜振兴父亲上山砍劈柴,供养着二弟和四弟的学业。自己生养一个儿子,依然三大五粗,憨厚本分,是实实在在的后生。

最让乜振兴母亲欣喜的是,二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很小的时候就彰显出了他的聪慧和智能。经常把自己的大哥哄的团团转,为自己鞍前马后小卒一般。后来在村上学校教书。村上的后生都敬仰着二儿,因为他家二儿学识渊博,知识丰富,带孩子们都很好,每一个孩子毕业,都为是二儿的学生而自豪。现在,许多在上海,北京工作的学生回家,一定要来探望母亲,认为乜振兴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如此聪明智慧而有本事的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时,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大学,本身是要上研究生的。但父亲以为,那些年上研究生需要许多钱,在和大儿媳上山砍劈柴的时候,跌落山下身亡,由此引起权县的轰动。

不负众望,乜振兴虽然没有上了研究生,但分配在汉山市农业科学院,因为研究水稻高产一举成名,最后调往邻县农业局的局长,副县长,县长,县里一把手,一直干到现在的副市长,还是常委、常务副市长。一步之遥,便是市长和市里一把手人选。

老三是女儿,嫁的也好,在平川平坝郊区一般,距离市区只有七八公里距离,女儿对婆家也是巴心巴肝,把家里搞得富裕干净,虽然不像其他人家一样风生水起,但日子过得安稳顺畅,孩子已经毕业,在外教书,过着平淡的日子。全家人都很知足,满意。

最让母亲满意的是幺儿乜四仁。乜四仁从小就憨厚,出生才三四斤重,因为在特殊困难年代,还差一点丢了性命,不是自己的姑姑抱着在城里看病早没了。其实,他姑姑在城里并没有给他治疗,竟然用烟叶汁救活了一条小命。大了考上了中专,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专,却娶对了好儿媳妇。幺儿媳妇为人谦和,高贵而不骄,美丽深沉稳重,父亲高官厚禄。

说起东舒雅父亲,乜四仁母亲最为自豪,这位亲家公带上礼品,坐着公交车前来探望她,哪有一个全省的一把手,坐着公交车来看一位乡下不识字的老太婆。

她掐指头算算,亲家公已经两年没有到过她家,她知道亲家公在忙着大事。这个大事是普通人不能完成的,把居住在深山老林里没电没水、行路不便的住户,搬迁到丘陵和平坝来居住。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山里人哪会想到,祖祖辈辈居住山里,还能享受到平坝的土地,平坦的道路,而且免费居住小洋楼,那才高级,还有小小的院子,门口便是每家每户二分地的菜园子,简直天堂一般的日子。

老太婆很是自豪,经常在村上转一转,连在田里干活的老人都要放下锄头,和老太婆拉拉家常话,自然要夸赞老太婆几句。老太婆很是受用,动不动便要出去在村里转一圈,转到谁家,谁家一定要留这个福老太在家吃饭,这是一种福报福德。

大家都知道,只要老太婆二儿回来,在孩子面前夸赞几句,那是不得了的事情,甚至有可能白捡一个工作。她的二儿子是有恩必报的人,凡是对母亲好的人家,逢年过节总要去拜节的,东西都是高级货,许多没有见过。

老太婆在村上人缘极其好,经常出门就不得回来,让村上人家拉去吃饭,自然有大鱼大肉,煮的耙耙活活,让老太婆吃的服服帖帖,有时还给老太婆带一些回来,晚上继续享用。

大儿媳经常说:“你不要经常在村子里溜达,人家农活多,大家都忙火,你去人家要专门留一个人给你在家里做饭,人家平时都吃的简单,你去了大鱼大肉,甚至还要专门给你剁馅包饺子。这多麻烦别人。”

老太婆认为:这才是自己的幸福生活,一个人在最终的时候,受到人们的尊敬敬仰,那是一种无上荣光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出去走走看看?

她几乎把附近村每一家都走了一遍,每一家都给老太婆吃过饭,为此而自豪,甚至沾沾自喜,逢人便说:“昨天,乜家福老太在我家里连吃了两顿饭。”以此为荣,以此为豪,好像做了一件伟大善事一样,让大家都知晓明理。

老太婆恨不得走遍整个镇上,让家家户户都荣光。虽然老太婆没有缠小脚,依然是大脚片,但老太婆现在走路已经很不方便了,往往在路途当中,便被辨人扶搀着去家里,这样,老太婆也无需走太多的路

老太婆现在也就是吃一碗饭的范儿,田地里坑坑洼洼已经下不了地了,身体虽然看着强壮,但走路有些吃力,甚至走上二三百米都要歇上一会儿,吃饭也不行了。以前老太婆要吃两碗米饭,还不算菜和汤,如今,老太婆只能吃半碗米饭,大家不停的给她夹肉挑鱼,再喝一些汤已经足足饱了,她感觉身体远不如从前。每顿饭半碗饭,半碗汤,加上一些可口的菜。一顿饭便足足饱了,这在年轻的时候,打牙剂塞牙缝的事儿。

老太婆知道,自己确确实实老了,行动有些不便,走路有些吃力。田里的庄稼那是万万干不得了,自己的大儿和大儿媳在家里,她连晒场翻谷子,看玉米的活儿都不让母亲干,认为母亲年轻的时候受了苦遭了罪,为了孩子们流泪流汗的,现在孩子大了,该享受享福了,这也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老太婆发现,大家都背着自己说话,而且出门再没有人搀扶,没有人招呼,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年龄相仿的老人依然对她很尊敬,依然搀扶着她,安慰着她。她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来安慰自己,自己是全村、乃至全镇最幸福的福老太,大家干嘛要来安慰自己?

最后,连自己的儿媳和儿子让她不要再出门晃荡,让她安安稳稳待在家里。她认为自己出来走走身体好,精神爽,和老汉老太婆们说说笑笑,多么的狭义和荣光,为什么要坐在家里?

大儿媳一次说漏嘴说:“你出去有什么光彩的,我们都没脸见人。”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老太婆。她突然想到自己的二儿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自己的二儿媳回来过两次,两次都匆匆忙忙,神神秘秘,她不知道为什么和大儿,大儿媳妇神神秘秘的,他们两个并不对付,还有一些敌对。

现在,二儿媳突然回来和大儿子、大儿媳神神秘秘交头接耳。从此大儿子更加苦闷。原来忙累了,这才坐下抽一口烟,喝点酒,现在动不动就坐在石头上抽烟,时不时的便拿起杯子喝酒,几次还喝的叮咛大醉。

她感觉大儿子有些不对劲儿,因为大孙子已经一年多没有回来了。而孙媳妇住娘家一个多月,只把重孙子放在家里。大儿子居然开始极其不耐烦,动不动呵斥重孙子,有时还打骂,把孩子弄的哭闹不止,还让母亲去哄。乜振兴母亲总是教训他们:“哪一个孩子从小就听话了,哪一个孩子能够安安稳稳长大。这就像一棵小树苗,得不停的进行修剪,最后才会成才。孩子从小都是这样,小事上要惯着,大事上才要教训,这孩子已经够听话的了,在学校学习也好。”

乜振兴母亲老感觉家里有什么不测,因为二儿子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平时老四总是半个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最早给她五块钱,最后给十块钱,发展了20块钱,现在已经给她50块钱,但老太婆根本不需要用钱。无论如何也不要儿子的钱,即使给,让他们给大哥好了,大哥是他们的榜样,他怎么好意思收自己弟弟的钱。

突然发现二儿子已经半年没有回来,这是极其罕见的事情。二儿子回来,虽然时间不长,坐一个小时就说忙,便走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

老太婆回来问大儿子,大儿并没有回答。他感到要么就是自己的大孙子有事,已经一年没有看见大孙子了,她知道大孙子在二儿那里干事。要么就是自己的二儿子出了什么事情,因为其他人时不时还能看见,唯独二儿和大孙子很长时间没有看见了。

大孙子吃饭,总要把碗端在她身旁吃,动不动还要调皮的给她喂饭吃,她说:“我还没有老到不能吃饭的地步。”

但大孙子伙同大孙媳妇要坚持给她喂饭,多好的孙媳妇。突然,孙子就再也不见了,她反复的问过大儿子,大儿媳,都不告诉她,她说:“是不是大孙子,我的大孙子不在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雄霸战王  对强取豪夺者强取豪夺  末世:从宿舍开始逃亡  丧瘟  非是人间惊鸿客  末世重生:炮灰女配有小镇  快穿之影后攻略:女配的逆袭之路  剑斩天机  在崩铁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  傻傻女频姐想带我速通玄幻?  丹绝寰宇  读书,握剑,讲道理  火影之宇智波多子多福  民国旧梦:傅少帅他一见钟情  炼化潜龙大陆的小瘪三  被偷听心声后我多了许多腿粗挂件  星烬纪元:末世挽歌  放大招就是要大声嚷嚷招式名  那个不婚女怎么找个好男人嫁了?  从剑来被认为是武神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