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歌的身份并不像她表面那般单纯。她虽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却背负着一个隐秘的使命。事实上,顾清歌是皇贵妃芈月暗中安排入宫的一颗棋子。芈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早已暗中布局,打算通过顾清歌争宠,从而进一步掌控后宫的局势。
在表面上,顾清歌清丽脱俗,举止优雅,与后宫的其他嫔妃相比,她显得格外谦和温柔。但在私底下,她与芈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芈月不止一次通过暗中的手段传递消息,教导顾清歌如何在宫中取得李宪的欢心,逐步取代皇后的地位。她们的计划极为周密,顾清歌不仅仅要争宠,还要成为李宪心中无法替代的存在,为芈月和她未来的儿子铺平道路。
而顾清歌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她从不露声色,保持着一副端庄贤淑的模样,吸引着李宪的目光。在皇后和其他嫔妃的面前,她表现得谦卑恭敬,从不与人争抢。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心中深藏的野心与芈月的指示交织,让她不敢松懈片刻。她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关乎她个人的荣辱,还关系到芈月在后宫中的权势,甚至影响到秦国太子之位的归属。
但顾清歌并非芈月的完全傀儡。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芈月。顾清歌开始思考如何在后宫的复杂局势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必要时,脱离芈月的掌控,谋取更大的权力。她的温柔和优雅,逐渐变成了一种精心设计的面具,掩盖着她深藏的野心。
顾清歌与李宪的接触逐渐增多,虽不敢贸然争宠,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温和却透着深意,让李宪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她的举止与皇后燕青柔的温婉截然不同,也与芈月的霸气有别,这种独特的柔和与智慧结合,使她在李宪的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开皇三年2月,芈月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整个宫廷为此欢庆不已。这是李宪的第一个儿子,象征着大秦皇室未来的延续。李宪为这个孩子取名“李战”,寓意着他未来要勇猛善战,肩负起大秦的使命,为日后吞并六国做好准备。李宪对这个儿子的到来极为高兴,甚至举办了盛大的庆典,犒赏了众多功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宫中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芈月的孩子虽然刚满月,但她并没有沉浸在母亲的温情中,而是暗中策划着更大的图谋。她深知,在皇子出生后,能否立为皇太子,将直接影响她的地位和未来。于是,芈月开始巧妙地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朝中权贵,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立太子的念头。
芈月在暗中对大臣们多方施压和引导,利用自己与李宪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在后宫中的影响力,逐渐让一部分朝臣相信,立李战为太子不仅是巩固皇室继承的必要步骤,也是大秦未来安定的保障。特别是在芈月的刻意挑动下,关于太子之位的讨论在朝堂上渐渐被提到台面上。
芈月的行动并不局限于一时,她采取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手段。她首先通过与她交好的官员传播言论,宣扬“储君未定,国不可一日无太子”的说法,暗示着李战身为长子,立他为太子乃是顺理成章之事。与此同时,她不断安排人手在朝中煽风点火,强调李战身世尊贵,是唯一符合继承大统的皇子。
到了李战满月后的不久,芈月的计划开始取得效果。大部分大臣们竟纷纷上书,要求立李战为皇太子。他们在奏折中称,李战为陛下之庶长子,理应承袭大统,且大秦正值稳固时期,太子之位的早日确定将有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部分亲近芈月的大臣甚至公开陈述,李战既具王室血脉,又生逢盛世,必将成为未来大秦的栋梁。
朝堂上的呼声日益高涨,几乎形成了一股洪流,逼迫李宪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然而,李宪虽表面上对这些奏折不动声色,但他心中却并未完全信任这些突如其来的支持。他十分清楚,立太子之事关乎大秦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血脉传承,更要慎重权衡朝中的势力分布和各方的影响力。
李宪心里很清楚,芈月的背后不仅有个人野心,更有外部势力的干涉。大乾太子李承晚与楚国国王芈熊的暗中支持,早已引起了他的警觉。李战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李宪明白,这个孩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很可能会成为外部势力操控朝政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李宪并不打算如此轻易地将大秦的未来托付于一个仅出生月余的婴儿。
面对芈月的步步为营和朝臣们的压力,李宪开始悄然布局。他并没有立即回应朝中大臣的请求,而是暂时搁置了太子之位的讨论,转而集中精力处理其他政务,特别是北方行省的黄河泛滥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李宪的拖延让芈月的计划一时无法得逞,但她也没有轻易放弃,继续在背后运筹帷幄,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李宪心中已有几分定夺,但面对群臣的压力,他还是决定听取几位心腹重臣的意见。于是,李宪命人召来了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准备与他们共商大事。
御书房内,李宪坐在龙椅上,脸色沉静,眼中透着深思。瑶光和杨安相继入殿,见礼后,分列两侧。李宪看了他们一眼,缓缓开口道:“近日,群臣上书,纷纷要求立李战为太子,朕知道此事事关重大,立储乃是关系国本的根本大事。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国师瑶光首先开口,他一向沉稳,目光平静如水。他略微低头,语气不急不缓:“陛下,立储是大秦朝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李战虽年幼,但毕竟是陛下的长子,血脉正统,群臣上书立储,虽有道理,但臣以为,这背后或许有更多的考量。”
李宪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瑶光抬眼,目光深邃:“皇贵妃芈月近来在朝中颇受瞩目,特别是在李战出生后,她的影响力愈发强大。臣担心,若仓促立李战为太子,可能会引发后宫权势的倾轧,甚至影响到朝政的稳定。”
李宪沉思片刻,瑶光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芈月在后宫中的权势与日俱增,她的背景、手段,以及背后的势力,李宪都一清二楚。若贸然立李战为太子,或许会使芈月势力更加膨胀,导致朝中权力失衡。
李宪转头看向丞相杨安,问道:“丞相以为呢?”
杨安微微拱手,眼神中带着些许谨慎,他斟酌片刻,开口说道:“陛下,立储之事确实不可仓促决断。李战虽为皇长子,但年纪尚幼,朝中局势复杂,后宫势力也不可小觑。臣以为,立储应当慎重考虑,并且要择一合适时机。大秦如今内有洪水灾情,外有楚国暗流涌动,立储之事若操之过急,恐怕会给敌国或不安分的势力以可乘之机。”
李宪听罢,心中暗自权衡。瑶光和杨安的意见虽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并不是立太子的最佳时机。无论从朝中局势还是外部威胁来看,立李战为太子会让朝堂更加动荡,特别是芈月背后的势力会更为肆无忌惮。
李宪目光闪烁,低声道:“朕也觉得时机尚不成熟。李战虽是朕的第一个儿子,但他还小,太子之位,事关大秦的未来,不能如此轻易定夺。”
瑶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陛下英明。立储之事不仅要考虑血脉,还要看储君的德行、才干与魄力。如今李战尚在襁褓之中,何谈治国理政?群臣之所以如此迫切,不过是因为后宫的势力在其中推波助澜。”
杨安也附和道:“正如国师所言,立储需要深思熟虑,储君不仅要继承皇位,还要肩负起治理大秦的重任。臣以为,陛下可以暂且搁置此事,观察朝中局势,再择机立储。”
李宪点头,心中已有决断。他抬手轻轻一挥,语气坚定:“两位爱卿所言甚是,朕会暂时按下立储之事,不急于一时。李战是朕的儿子,但这太子之位,朕要给的是最合适的人,而非仅仅因为血缘。”
此时,瑶光忽然目光一凝,似有所思,他接着说道:“陛下,若要稳定朝局,或许可以暂时分封李战为郡王,既不让群臣心生疑虑,又能安抚后宫,拖延立储的时间。”
李宪一听,眼前一亮。分封郡王的确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急于立储,又能平息外界的议论,保留未来选择储君的余地。李宪轻轻一笑,满意地说道:“瑶光果然聪慧,这个主意不错。朕便封李战为秦郡王,待他长大成人再做定夺。”
杨安也点头赞同:“如此一来,陛下既能稳定朝局,又能为大秦储君之事留有余地,实乃上策。”
李宪的旨意传出后,朝堂上下为之震动。大臣们原本对立储一事争论不休,有人倾向于立李战为太子,以稳定大秦的后继问题;也有人认为时机未到,应以国事为重。如今皇帝一锤定音,立储之事暂时搁置,让所有人的讨论戛然而止。
李宪的诏令言简意赅,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正值壮年,大秦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东方六国虎视眈眈,我朝必须继续增强国力,以防外患。李战年幼,尚不足以肩负重任,储君之位非眼下急需决定之事。朕下旨,此事暂且搁置,众卿家勿再议论。”
听到这道圣旨,朝中大臣纷纷拱手拜下,齐声应道:“臣等遵旨!”他们明白,李宪的决断已是定论,朝堂不再有继续争论的余地。
然而,宫中的另一股暗流却悄然涌动。消息传到皇贵妃芈月耳中时,她脸色瞬间铁青。李宪的这道旨意,显然打乱了她的所有谋划。她早已在朝中布下心腹,煽动群臣上书为李战争取太子之位,而现在李宪一句话,便将她的努力化为乌有。
芈月愤怒地站起身,面色阴沉,心中翻腾不已:“李宪居然这样轻易搁置太子之位?他难道对李战没有一丝重视吗?”她越想越气,手中的丝帕被死死地攥在手中,几乎要扯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穿:我靠抽卡拯救世界 菩萨和我没关系 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锦衣绣春入上林 综武侠:江湖不死 大汉有活爹 魔卷 光明牧师死灵教徒 大唐妖异录 异之万形 穿成恶毒女配之拯救反派手册 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 从死神开始打穿世界 玄凤 我和死对头在语音厅硬碰硬 起源玩家 我是上单啊,怎么成顶级射手了 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 上古天真诀,逍遥人间仙 三千浮世忘秦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