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妙法莲华经原文全文免费 > 第6章 第6集(第1页)

第6章 第6集(第1页)

肆、修学宗旨分二:甲一、圣道门;甲二、净土门

我们看肆,修学宗旨。

当我们踏入了佛门,开始学佛以后,我们未来的生命要处理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苦乐的问题。这是我们凡夫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我怎么能够让自己离苦得乐。当然佛法的意思就是做两件事: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对过去的过失进行追悔、诃责;一方面,对于未来,我们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的修学来积集资粮。所以我们的学佛,第一个目标就是离苦得乐,就是藏传佛教说的下士道。当然这个要花很多时间。

离苦得乐以后,第二个就是解决空有的问题。我想我们慢慢追求快乐以后,会发觉三界的快乐是有问题的。“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我们这个快乐,是在什么环境下享受呢?第一个,夹杂烦恼。因为你追求快乐,你有得失心,“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所以得快乐的时候你也不安稳。你一天到晚要么就是怖畏,得到的时候你也没快乐,你害怕失去;失去的时候,你也不甘心。所以我们这个快乐是夹杂着烦恼、业力跟老病死的折磨。后来我们想一想,不划算!这快乐太少,痛苦太多,这个三界的快乐不值得留恋。所以,真正的快乐,一定要把生死给结束掉。只要我们还在三界一天,就没有真正的快乐。轮回没有结束,我们就没有资格谈快乐。

所以我们就开始怎么样呢?从假入空。这个时候我们好乐空性。在空性里面,“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起大欢喜心。后来我们开始修正我们的思想:原来追求快乐的思想是不对的,人生要追求寂静才对,因为追求快乐要付出代价。这个思想你不改变,那后面就有很多的三恶道的过失等你了。所以我们从追求快乐的思想提升到应该追求寂静——好乐空性,追求寂静。

追求寂静以后,当然寂静很舒服了,虽然它没有快乐,但至少也没有痛苦。我们人是这样的:快乐不着急,离开痛苦很急迫。空性,虽然“照见五蕴皆空”,不见得会产生快乐、庄严,但是起码“度一切苦厄”。空性的特点是,它会让你离开痛苦。离开痛苦对我们来说就很不错了。但是寂静一段时间以后,你看大乘经典,看到佛陀的功德,你想想说:哎哟,我们不能就是追求寂静,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理想。所以就开始所谓的菩提的问题了,无上菩提。就是说,既然我可以做得更好,何乐而不为?

追求快乐,然后安住寂静,第三个就是成就菩提。本来这是要三阶段完成: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不要说三大阿僧只劫,正常人要花无量阿僧只劫,慢慢走,因为你得进进退退。但是你学《法华经》,可以一次到位,快速成就,叫做大白牛车。

古人说“成佛的法华”。你说,我不学《法华经》,难不成我就不成佛吗?你还是可以成佛,但是你走的是弯路,你没有找到捷径,就像念佛一样。你说,我观想、观像也可以往生。也可以。但是持名一法,直接稳当。你只要创造一个音声,一句弥陀念、诵、听,你创造一个音声,再把它听回去,你就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下手易,成就高,你何乐而不为?这持名就是捷径。

诸位!如果持名是跟弥陀感应道交,它是提供一个捷径,那《法华经》就是成佛的捷径。它也可以说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只不过持名是他力摄受,《法华经》是自力成就。我们只要通过一种正确的操作,其实成佛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困难。只是我们以前摸不到正确的方法,就是瞎子摸象,到处乱找。

甲一、圣道门分三:乙一、安心;乙二、观心;乙三、发心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一个,我们先谈从自力的角度找到圣道修行的捷径。先看圣道门,再看净土门。

乙一、安心。

圣道门,第一个,安心,安住清净心。这个是《法华经》第一个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那么第一个,为什么要修空?第二个,要空掉什么?这个我们要注意一下。我们先往下看。

我们凡夫没有修《法华经》之前叫做根、尘、识。就是,我们的思想活动是怎么来的呢?第一个,我们的果报体。你可能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者是一个畜生的六根。当然这个根一定要是人道最好,我们必须有一个人道的六根。第二个,接触六尘。这个尘就是业力了,业力变现的,可能是顺境、逆境,不管。第三,根尘碰撞产生心识的活动。所以诸位!我们现在的心叫做什么?叫做现前一念心识,不是心性,是心识。

那么现前一念心识可不可以用呢?不能用,这里面太多垃圾。我们从一念本来清净的心,不小心落入轮回,生生世世在六道打滚以后,留下很多的人生经验。这个人生经验,如果你不学佛,你不离开三界,那这些人生经验也不会障碍你。如果你修的是安乐道,它也不会障碍你。你还可以打打妄想,回忆一下过去美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说成佛了,你要往生都有问题了。

就是说,我们每一次的人生经验,这个识是跟外境互动产生的,跟外境互动就产生了感受,就跟感受有关系了。你那个根尘接触,第一个,感受。特别是你小时候或者成长过程给你很快乐的感受,或者是给你非常痛苦的感受,就是那个感受很强烈的,这个要注意。因为这种感受会刺激你的想象。我们一般人不快乐、不痛苦,我们一般就是活在受,那是直接的接触,就是感受、感受……一般不会带动我们的想象的妄想。除非这个感受很强烈,或者你受到很大的屈辱,或者你曾经得到很多甜蜜的快乐。比方说你很久没有吃饭,突然间吃到一个面条,哇!你就觉得这个面条太好吃了。这个时候,面条的影像就会落入到你的心中。因为感受产生想象,最后产生执取,我们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上。就好像一个光明的镜子沾上了很多的灰尘。这个灰尘,就是我们生生世世流转,在极度快乐、极度痛苦的感受产生的那些影像。

当然,你求安乐道,你只是要断恶修善,那这些影像也没有关系。但是,当我们要求成佛之道的时候,这些影像就会误导我们。因为它有爱憎取舍,就是智者大师说的“心不平等”,落入一种不平等的状况。我们对某些东西特别好乐,而这个好乐是非理性的。你为什么喜欢吃面条呢?没有理由,这是我的人生经验。个性是没有理由的。这个人喜欢拜佛、喜欢持咒,没有理由。他过去人生当中曾经因为拜佛得到很好的加持,所以他今生看到拜佛就很高兴,因为他过去曾经对拜佛有美好的印象。所以,这种没有理由的、只是个人情绪的东西,都要清掉。如果你今天不清除生命的垃圾,你后面就没办法修下去了。那你就是一种意识分别心,就是一种颠倒妄想。佛法讲颠倒妄想,就是讲这个。

你看有些人,他跟他的儿子的因缘很奇怪。他儿子不孝顺,整天骂他,但是他儿子跟他要钱,他还是乖乖把钱掏给他。这个就是现前一念心识,夹带了无量的妄想,夹带了无量的业力。所以,我们背负着无量的过去,我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开创未来。一个人不修一念心性当体即空,你就背负着无量过去,你就永远活在过去的等流性,你人生的格局已经固定了。你就是一个被过去的业力跟妄想所束缚的小水泡!

怎么走出过去呢?你说,那我也没办法,它就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呀!是的,没有人要你去处理它。但是你做一件事情就好,做一件事情:把它归零!咱们惹不起,但是你不要住在上面。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回光返照。

你就观察我的这个想法:为什么我会特别喜欢这个东西、喜欢这个人,落入一种感情上的爱憎取舍呢?你就观想。我们一般正常情况,遇到这种情绪,我们会去随顺它的。但这个时候你要拒绝它,你要回过来。我们以前是顺着它的方向走,这个时候你要问它说:你从什么地方来?

如果说,我今生的思想是受前生影响,因为前生的经验给我一些今生的思想。好,那前生又怎么来?前生又从前生而来……你不断地往前推,推到最后,啪!觅之了不可得!原来“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只要你知道它不是你原来的东西,你就有救了。就是说,你只要知道,镜子上面的灰尘不是镜子本来的东西,那你的人生就有希望了,你就摆脱过去了。摆脱过去,不是要你消灭过去,咱们可没那个本事。该打妄想还打妄想,但是你不要住在上面就好了。

这是很关键的!我们从今以后要“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必须把过去的众生法界归零,否则你投不进去的,你会格格不入的。

禅宗的二祖(我们看禅宗的公案就知道了)慧可大师亲近初祖,他只讲一句话:“弟子心不安。”这个人就是,我也很用功地做事修,拜忏也拜,念佛也念,持咒也持,但是我怎么弄不过这些妄想?这个妄想的势力太大了!那当然了,你站在妄想的对立面,那你糟糕了。你要“时时勤拂拭”,那你糟糕了。

所以,你想想看,如果你不修理观,你用事修跟它对治,我们一天有几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对不对?你知道你打妄想花多少时间吗?花二十个小时,做梦都打妄想。你知道你进佛堂多久吗?两个小时。你今天如果说是用佛号去跟妄想说:“我跟你拚了。”结果你变成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你怎么是它的对手呢?诸位!我们今生不是从零开始,你等于是跟你无量的过去挑战。无量劫来的妄想,你用佛号跟它对治,你叫做不自量力。

那怎么办呢?诸位!我们换一个战场。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对手,因为这个妄想是它的活动范围。你把它拉到我们本具的一念心性,就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我们长时间忽略了它,让它睡着了。你只要唤醒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把所有的妄想拉到一念心性。“本来清净”的意思就是说,它不是修来的。既然它本来清净,当然它就不可能被污染。你说我们为什么福报会失掉?因为你的福报是因缘所生法,你跟因缘借来的,那当然你有借有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嘛。

但是,清净心可不是因缘生,那叫一个“众生本具,诸佛所证”。所以,我们要处理我们无量劫所留下的颠倒妄想这些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心带回家,把心归零。当我们住在一念心性的时候,妄想叫做如梦如幻。这个时候“再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它有没有?有!但是你只要无住,它对你不构成干扰。你只要不随妄转,这就有救了,你就可以重新开始了,开始要创造莲花。

所以,一个人要创造莲花之前,请你走出过去,就是你至少要跟过去切割。我改变不了我的过去,我也消灭不了我的过去,但是我必须要远离我的过去,叫做“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就是远离,无住,就可以了。这第一件事情。

古时候有一个猎人,他去山上抓一只老鹰,很小。回来养的时候,为了方便,他把这个老鹰丢在鸡群,跟鸡一起养。这个老鹰长大以后,猎人要它飞行,它飞不起来。他想说,老鹰,你应该飞得起来。但是它跟鸡在一起,已经被鸡同化了。熏习,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它认为自己就是一只鸡。后来猎人当然很失望:我花那么多精神体力栽培你,你也干不出什么实事。就把这个老鹰拿到悬崖边,让它自由落体,放生。这个老鹰从空掉下来的时候,它的本能发作了——它的翅膀是很强壮的——展开它的翅膀,快要落地的时候开始飞翔,飞起来了。老鹰也是这样,它失去它的本来面目了。它本来是一个老鹰,它本来是有强壮的翅膀,是可以飞行的。它为什么不可以呢?轮回的后遗症,生命经验!因为它长时间跟鸡在一起。

诸位!“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其实我们的心本来清净,现在为什么惹那么多尘埃呢?因为我们有过太多的生命经验。所以它弄得我们现在如《楞严经》说的“迷己为物,认物为己”,就是被物化了。我们本来是一个清净、没有形象的水,但是轮回久了以后,我们这个水变成有个性了。你看我们现在有个人的个性、有想法、有爱憎取舍。

这个水,你把它倒到方形的杯子,它变成方形;你把它倒到圆形的杯子,它变成圆形。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把杯子的水全部倒掉,恢复它的本来没有形状的水。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把一念心识转成一念心性,就是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件事情,达妄本空。这样才能把过去的那些颠倒妄想放下。观照一念心性,当体即空,就拉到了生命的清净的原始点。

乙二、观心丙一、心即实相;丙二、观十如是;丙三、总结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假观。这个假观其实是法华三昧的关键。前面那个“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是个前方便。诸位!前面是安心,是前方便,观心是关键。《法华经》怎么启动佛陀的法界?怎么在污泥当中启动一朵莲花?就是,往下看,观照十如是。

丙一、心即实相。

我们看第一段。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乱世帝都  请归  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网王:游在立海大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北门老枪  《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  大唐里正  帝娇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