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妙法莲华经功德和作用 > 第56章 第56集(第1页)

第56章 第56集(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一十六面。

我们前面说过,穷子的流浪,是因为他舍离了三宝,慢慢流转以后,善根退转了,但是他的出离心没退,这是他唯一得到救拔的地方。我们说过,一个人要得到佛陀的救拔,基本的就是出离心。就是,你不能解决痛苦,但至少你要知道这个是痛苦。就是“知苦”,这是基本,这是佛陀度化你的底限。你连人生是痛苦的都不知道,那你这个人就没法度化了,没办法度化了。因为你所有的修行的激发点、出离心都来自于知苦,其他都可以慢慢来。

这个穷子虽然智慧退失了、菩提心退失了,但是他对痛苦的觉察这一块是在的,所以佛陀和他相遇以后,就展开了善根修补的工作。只要你知道这个人生是痛苦的,有出离心,那所有的都可以想办法了。所以佛陀就利用他要厌离痛苦的心态,带他到二乘的四谛法门;四谛法门以后,佛陀为了能够更亲近这个穷子,就脱下了富贵的衣服,穿上污秽的衣裳,那么跟他怎么样呢?同事摄。

但是,你不是只用色身来摄受他,你还得要佛法来开导他。我们看佛陀在他工作的时候做了哪些开导。看经文。

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实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这段是佛陀对于这个穷子的一段开示。这段开示等于是开示了三十七道品。蕅益大师把它分成七科,叫做七科道品。

首先我们看第一科,“语诸作人”。

佛陀就开导扫厕所的这个穷子。他开导什么呢?开导四念处法。这个四念处法是一个正修,它观察的对象有四个:身、受、心、法。身、受是一组,心、法是一组。

我们对于色身跟感受产生贪爱的烦恼,所以佛陀用不净跟苦来对治。比方说,我们为什么会贪爱呢?要么就来自于物质世界,就是身,你可能吃了美好的食物,或者是享受什么样的游戏,这个贪爱是由色身产生的;或者是来自于感受,一种心灵的感受。不管是来自于物质还是来自于精神,这种快乐,佛陀要我们观察不净跟苦来面对。

其实,在四念处操作的时候有别相念、总相念,但真正操作起来是互相作用。比方说对治爱取,我们净土宗也是要对治的,因为你厌离娑婆,第一个对治的就是爱取。对治爱取有两个:一个是不净,一个是苦谛。不净就是说,虽然这个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会给你快乐的感受,但是你要想一件事情,这个快乐是有过失的、不净的。就是它这个美好的蛋糕的背后是有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什么样的过失呢?它里面有烦恼业力。你享受这个快乐,你就要付出老病死的折磨的代价。“以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所以“非实安乐住”。所以,遇到三界的快乐,你要做如是思惟:这个快乐只是一时的,但是你要付出以后长远的痛苦。所以用这种苦谛跟不净的思惟来调伏你的爱烦恼,这是第一个。调伏爱烦恼,意思就是建立出离心。

有出离心当然不够。第二个,“观身受心法”这个“心”。什么叫心呢?就是“我”的自体。我们凡夫去掌控人生,就来自于内心,那个内心捏造一个“我”,能够常、一、主宰的我。这个“法”就是“我所”,由我所掌控的人、事、地、物都叫法,我所。这个对治法就是无常、无我。

当然有两个选择。你可以先从“我所”控制。比方说,我们有些人喜欢去掌控子女。这个子女好,你就高兴;子女要是不听话,你就痛苦。这种主宰性来自于外境,你就观察无常、无我,这些都是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的,这人生是不能掌控的。人生在世那叫做业力的释放,完全都是业力在释放。业力会好,它就会好;业力会不好,它就不好。众生各有各的业力,不是我们说了算。所以,你可以从“法”上来对治主宰。或者,你可以直接观你的内心。你的内心,这个“我”是不可得,那你看我们的心刹那刹那生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所以,用无常、无我来破除我跟我所,这个就是空正见。

所以,整个声闻法,就是一个出离心、一个空正见。就是透过四念处,身、受、心、法。就是出离心,放弃主宰,就这两件事情。那么这样子生死业力就慢慢慢慢地沉淀、淡薄乃至于断除。这第一个,“语诸作人”,就是四念处。

第二科,就是“汝等勤作,勿得懈息”,这是四正勤。

四念处,我们刚开始可能是一个闻慧,那慢慢怎么样呢?要不断地加强观慧的相续。就是你不是只有知道,要每天有一个功课来观照,让它辗转相续。所以,这个四正勤就是,你要能够让这个观慧辗转相续到煖位,就入这个内凡的加行位,叫做煖位。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佛陀就是用这样的一种四念处,然后再加上精进,这种方便来诱导他,使令这个穷子慢慢地随顺于空性,也拉近了父子之间的距离。这是第二个,透过四正勤来加强他的观慧。

第三,四如意足。

“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前面的四正勤是偏重在观慧的增长,这个四如意足偏重在禅定的成就。就是你现在不能只是打坐、修止观,你要成就禅定,开始要息诸缘务,加强专注,修这个欲、勤、心、观。禅定第一个,欲。你要有得到禅定的强烈的欲望,我一定要得到禅定。然后再透过精进、透过心——就是专注、观——就是配合四念处的观慧,慢慢调伏妄想,对治昏沉,慢慢得到禅定,这个禅定就入顶位。煖、顶、忍,这个四加行的第二个,到顶了。

到了顶位以后,佛陀就给他怎么样?加价。一开始本来谈的工资是多少,现在给他加倍。为什么呢?就是说,本来是四念处的观慧是散乱心的,但是他这个观慧得到禅定以后,他有什么好处呢?“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有了禅定以后,你再修行就更自在了。比方说米,米就是我空,米比较粗;面就比较细,它的本质比较细,就是法空。所以声闻人又有法空。不过,这个法空跟大乘法空不一样。那么盐醋,这个盐就是调味料,盐就是无常的智慧,醋就是苦谛的智慧。透过无常跟苦谛的调治,使令这个止观出入更自在,就是“莫自疑难”。这个是禅定的好处,使令他修止修观更加的自在。“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那么禅定还可以怎么样?产生神通,五种神通来供给我们日常生活的妙用。这个是讲到四如意足成就以后价钱就加倍。

第四个,“好自安意”。好自安意就是成就五根。

五根就入忍位了。信、进、念、定、慧。我们前面没有成就根,没有成就信根之前你怎么知道你拜佛已经达到信根了?信,就是你愿意随顺。你拜佛的时候你带勉强,念佛的时候带勉强,表示你对佛号这个法是排斥的,带点勉强,所以你这个信根不具足。但是你信根生起以后,你那个心要进入佛号的时候就很自然,“好自安意”。一个人对整个佛号生起信、进、念、定、慧善根的时候,他佛号念起来是安稳自在。这是成就五根。

第五个,进一步,“我如汝父,勿复忧虑”,那么就成就五力。

五根是生善,生起善根;五力就破恶了,成就破恶。这个时候,成就五力以后,佛陀就开始鼓励他、安慰他了。因为成就五力以后,他入了世第一。世第一,离小乘的见道位初果就很靠近了,非常接近,所以他就不用再忧虑。为什么呢?因为到世第一他不退转于凡夫了。

所以佛陀这个时候要加把劲,佛陀就鼓励他说:“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他说,我年纪大了(就比喻佛陀已经证得无学了),我自己已经证得无学了,佛陀作证。而你智断未成,但是没关系,你就差那一步了。我观察你工作时,你现在的工作,没有欺诳,就是信力成就,没有懈怠就是精进力成就,没有瞋就是正念力成就,没有恨就是正定力成就,没有怨言就是智慧力成就。我看不出你有这种欺怠、瞋恨、怨言,所以你的修行应该很快要成就了。

所以佛陀就给他安慰,从今以后,你“如所生子”。诸位!穷子是一个外来打工的人,佛陀竟然跟他说,你现在跟我的关系就很像是我的儿子了。虽然还不是儿子,但是我们关系已经亲密到,就是说我已经把你当儿子看了,是这样子。这个到了世第一了。

最后第六,七菩提分。

“实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经过佛陀前面的五根、五力的鼓励、开导以后,最后入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就正式地证得我空,断了三界的见惑,这个时候“名之为儿”。因为他已经怎么样?接触了佛陀的道法。

诸位!小乘的道法就是大乘的道法,《法华经》就是这样说的。声闻智断就是菩萨无生法忍,这个是其他经典没有讲到的。一般其他经典是小乘、大乘分得很清楚,我空就是我空,真如就是真如。《法华经》不是这个看法。《法华经》认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真理只有一个。所以当他证得法性的时候,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名之为儿”,你现在在菩提道上已经是算是儿子了。当然,这时候离真正的真如的儿子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一般小乘我们叫做什么?我们叫做庶子。菩萨是长子,旁边的生的叫庶子,至少他是一个儿。

我们看经文,最后一段。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前面经过佛陀的开导,从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以后证得初果,名之为儿。那接着后半段就断思惑了,要断惑证真了。这个时候“穷子虽欣此遇”,一个人见到心中光明的时候,他是欢喜的,证得我空。而且他会知道,一个人成就圣道以后,他一定会知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他一定知道他证得圣果了。证得圣果不用问别人,他自己可以印证的。

“犹故自谓客作贱人”,就是说,虽然证得初果,但是还不能发菩提心。就好像说,你一个打工的,你再怎么工作、跟老板的关系再怎么好,老板把你当作儿子看待,但是这个打工的人总是觉得说,我还是个打工的,客作贱人,我是外面的,我不是家族的一部分,我是外来打工的。他还是这样想,所以他觉得他跟佛陀还是不一样。

最后,“由是之故”,经过二十年,经过八正道分。其实八正道分的第一个,“正见、正思惟”的那个正见,是无漏的智慧,是见道以后起修道。所以八正道分不是凡夫修的,理论上八正道分是他从初果见道以后生起的修道。那么这个地方经过了二十年是怎么说呢?就是无间断惑、解脱道证真。他经过无间道、解脱道、无间道、解脱道……次第地断三界的八十一品思惑,最后证得我空的真如,成就阿罗汉果。就是经过二十年,成就二乘的圆满果位。

那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穷子来到了大富长者的家族来打工,大富长者不但给他很多的钱,还陪着他一起工作,不断开导他。那么最后的结果叫做什么呢?“如所生子。”关系到这么密切了。就是说,你虽然是外来的,但是我已经把你当作儿子看待了。但是,这个穷子是怎么想呢?虽然老板对他很好,这个人还是怎么样?“客作贱人。”说我还是打工的,你对我好是一回事,我不敢直接承认我是你的儿子。

我们从这段经文来看,等于是创造双赢了。看这个情况,穷子很高兴,叫做“虽欣此遇”。因为穷子的目的是什么?他要离开痛苦。小乘佛法,对于成就功德庄严,它没有这个本事给你;但是怎么离开三界、怎么消除三界的业力、怎么解决生死的痛苦,是它的专长。

所以四念处大小乘共修,净土宗也要修,因为你厌离娑婆。你不修四念处,那你厌离娑婆就是个空话,你怎么厌离娑婆呢?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轮回的原因,除了业力以外,就是我们喜欢三界的果报,就爱取,没有爱取是不能够滋润业力的。所以净土宗,我们前面说过,净土宗是要内心做出改变才会往生的。不是说你把佛号拿来念一念,然后你就会往生了,按照正常情况是不会往生的。因为你往生你要带业往生,既然是带业往生,你不能把十二因缘那个转盘转得这么炽盛。

所以,佛法解决生死问题,那比外道高明多了。我们说过,外道就修苦行,说,我有生死业,那我就赶快消吧。用痛苦来消业障,你消到什么时候?所以苦行不是办法。佛陀说,业力有一个开关,就是我爱执,那种主宰性。你把那个“我”拿掉,那个轮盘就不会转动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生老病死,你把那个无明关掉,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生老病死灭,那个无明就是我爱执。从分段生死来说,那个无明就是我爱执。

所以,佛法的善巧,是从根本去关掉开关。外道是从枝末上——我有业力,我要消业障,所以我这一天就吃三颗米,日食三米;要么就是整天泡在水里面,要不然就是用有刺的植物放在床上,就卧在刺上,用种种苦行来消除业障。不可能的!这个地方就是说,离开痛苦,方法就是证得我空的真理,没有其他的方法消除生死业力。

所以到此为止,达到了双方都满意。那穷子满意我们可以理解,穷子得到涅盘寂静,他没有痛苦了。那么父亲怎么满意呢?我们前面说过,父亲见到儿子是要把家产给他的。你别忘了,小乘的真理就是大乘的真理,这就是《法华经》的思想,声闻智断就是菩萨的无生法忍。就是说,只要你有本事,拉到佛法真如也好,进入空性——沾到真如的一点边也好,后面佛陀就有办法了。只要你入圣位,佛陀一定有办法把你带入真如,迟跟早了。就怕是你没有入佛法真如的一点,就是空性。我们说过空性没有离开真如。后面到了方等、般若,佛陀就有本事把它会归到一佛乘了,我们往下看就知道为什么佛陀满意。佛陀现在可以说胸有成竹,没问题了,因为一如无二如。

丑四、领付家业喻分二:寅一、敕领家业;寅二、终付家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网王:游在立海大  《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北门老枪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大唐里正  乱世帝都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帝娇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请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