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妙法莲华经功德和作用 > 第36章 第36集(第2页)

第36章 第36集(第2页)

所以,必须把理观放进去。说是“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就是这个法,一切法是怎么来的?你怎么就今生变成一个女众的法,他变成一个男众的法,有些人变成诸天的法?因为真如本性的内心具足一切法的本质,而每一个人造业以后,这个业力去熏习我们这念心,就“因缘所生,唯心所现”,是你的心变现出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本来是平等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我们各造各的业。你过去造了女人的业,所以女人的心态,你的心就把女人的相状给变现出来了。

这个地方就是安住真如来修观。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明一件事:们的重点要放在解脱道,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权法对我们是急迫性。后面佛陀会说三界火宅,佛陀没有让你马上成就功德庄严,而是赶快离开火宅,所以出离的权法对我们是当务之急。但是你别忘了一件事情,你迟早要成佛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所以你为了你未来能够对接方便,你必须把理观放进去,才不会错损菩提。

诸位,修解脱道的时候,不能损害你未来的菩提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法法消归心性”,站在心性的角度来断恶、修善、度众生。就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用心性里面的空法去破恶,用心性里面的假观去修善,但是都是会归到一念心性,这样就对了。用权法跟实法的相互关系,就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结合在一起,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跟引导。

四念处是这个概念,其他的法都是这样操作。这个就是整个《法华经》的核心思想:“会权入实,权实不二。”舍利弗尊者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开始知道“我定当作佛,心生大欢喜”,是这么一个概念。这以下就说明舍利弗尊者的理解。看己三的“如来述成”。

己三、如来述成分三:庚一、昔曾教大;庚二、中忘取小;庚三、还为说大

前面是舍利弗尊者讲到自己在〈方便品〉对权实二法的理解,这以下佛陀亲自给他印证而认可,如来述成。

这以下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庚一、昔曾教大

看经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这段是佛陀在印证,印证他说的话是对的,一方面讲出过去一段往事。佛陀告诉舍利弗跟法华会上的诸天、人、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出家修行人;婆罗门,就是当时的贵族等),说,我在过去两万亿佛之前教化过这些声闻人。这是什么情况呢?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做大通智胜佛的王子。大通智胜佛没有出家前是个国王,他生了十六个王子,释迦牟尼佛是其中一个。后来大通智胜佛出家了,那十六个王子也跟着出家了。出家以后就各学各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学《法华经》。释迦牟尼佛作为出家的一个菩萨法师,就跟他的弟子讲《法华经》。当时的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这些声闻弟子都在场。

所以说,从那一次大通智胜佛的十六王子到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出世,中间已经经历了两万亿佛所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释迦牟尼佛当然不断地进步,他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缘故,“常教化汝”,经常地教化舍利弗等声闻弟子,教化《法华经》大乘的思想。而且“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这个长夜就是,因为这些声闻当时的情况还是无明未破,犹居凡位,心中的颠倒妄想没有破坏,所以叫做长夜。当时我就以种种的方便来教导你们修学《法华经》,而“生我法中”。

这个生我法中怎么解释?古德意思就是说,我们内心“生”有两种:我们凡夫是依妄想而生。你打一个妄想,你想干什么,你就跟着妄想走。我今天想要去吃面,你就跟着妄想去走,去做种种的事情。但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在妄想当中多了一个力量,叫做道法。你听闻了一个道法,透过闻思以后会产生一个引导的力量,这个时候你的心中会有一种道的力量,叫做“生我法中”。

这个生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古德把它做一个判教,叫外凡资粮位。就是舍利弗尊者虽然学了《法华经》,学了大乘法,但是属于资粮位,是外凡。就是心游理外,身居有漏。我们现在大概只要没有成就禅定之前都是资粮位。资粮位是最容易退转的,说是“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说这个陶瓷,泥土捏成一个相状,但是没有烧,所以逆境的雨水一下,就完全前功尽弃了。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过去,就是舍利弗尊者其实你以前是修过《法华经》的,学过大乘法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功力不深。这是一个情况,昔曾教大。

庚二、中忘取小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虽然释迦牟尼佛经过两万亿佛所这么长的时间,教育过舍利弗尊者等声闻人,但是这些人遇到了障碍,“汝今悉忘”。你们后来是遇到了恶因缘,每一个人的恶因缘不同,反正原则就是“退大取小”了。退大取小以后,佛陀一出世,面临的一个五浊恶世的时代,佛陀也不好马上启动你的大乘善根。所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之下,佛陀先讲小乘法,先让你成就阿罗汉;然后最后临灭度之前再讲大乘法,来把你过去的大乘善根给启动起来。

这个“汝今悉忘”,我们解释一下。这是讲到舍利弗是怎么退转的,怎么退大取小的。说是舍利弗学《法华经》以后,知道权法妙,实法妙,当然就发了菩提心,说是我们应该去接受历练。后来有一个婆罗门外道就跟他要眼睛,说我妈妈生病,医生说我这个药要修行人的眼睛来和这个药,才可以把她给治好。他说你可不可以把眼睛布施给我?舍利弗想没事,菩萨第一度就是布施,就把左眼挖下来送给他。这婆罗门说我妈妈的药要右眼。那你怎么不早说呢?舍利弗就把右眼也挖给他。挖给他以后,这个外道就在鼻子闻一闻,说你这个修行人根本持戒不清净,眼睛这么臭,就丢在地上,离开了。

这件事情对舍利弗尊者刺激很大。他还是一个凡位菩萨,资粮位,他理观薄弱,心游理外。我们看唯识学上说,资粮位菩萨完全靠信仰在支撑,他理观薄弱,他不像内凡位或者圣位的菩萨。所以对他来说刺激太大了,就退大取小。

而退大取小这个事很麻烦。就是说,你曾经修过,后来恶因缘,你会烙下一个很深的痕迹:对大法的畏惧。所以很多的大德劝我们,受了菩萨戒,量力而为。你看菩萨戒,它也是有实法、权法的操作。你看实法,大家都发菩提心,每一个人得戒体都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是实法。实法要圆满,要上契诸佛实相之理,否则你就不能得戒体。但是你今天受完戒,从戒坛回来,你真的能这样干吗?不可以呀。说要誓度一切众生,不可以。

从权法的角度,你看蕅益大师的注解,菩萨初学,偏重断恶,少部分修善。度众生是暂时保留,他保留意乐,随喜赞叹。尤其是《梵网经》。《梵网经》里面很多都是圣人的境界,“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你看以前埔里有一个出家众,为了要燃身供佛把身体烧了。这个不是菩萨道,这叫愚痴。《梵网经》里面很多是给法身菩萨修行的。

所以,落入事相的戒行,你必须要契机。就是你是凡夫位,印光大师常常讲,你不是法身菩萨,你别干法身菩萨的事情。那你会说,那我可是发了愿的: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发愿归发愿。本来就是这样子。菩提心,凡位的菩提心叫做愿菩提心,它不是让你去实践的。你要到见道位,到了法身以后,才有所谓的行菩提心。舍利弗尊者当初就是做得太超过了,所以退大取小。那当然,功不唐捐,他以前行过菩萨道那种善根力,终究是没有丧失,只有退转,没有丧失。所以才有第三段的庚三,“还为说大”,他才会在〈方便品〉第一个开悟。过去的善根其实并没有白费。

庚三、还为说大

我们看第三段。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菩萨法,佛所护念。

舍利弗退大取小以后,佛陀出世了。我们说过,因为环境的特殊,五浊恶世、三界火宅,佛陀在紧迫情况之下,并没有马上启动他的大乘善根,而直接启动他的小乘善根。等到到了法华会上,才开始用〈方便品〉、后面的〈譬喻品〉来使令他们忆念过去的菩提本愿跟过去的菩萨六度的法门。也就是为什么到最后入了解脱道。解脱的功德以后,佛陀再为这些声闻说是大乘经。

这个大乘经叫做《妙法莲华经》,它有两个特色:

“教菩萨法。”这个教菩萨法很重要,它这个菩萨法不是对立的。说是你修的本来不是菩萨法,比方说你本来是干慈善事业的,你整天做慈善事业,做资源回收等等,以佛法的角度你可能是人天乘。但是你学《法华经》以后,你知道“权实不二”的操作,你就是菩萨法。他这个菩萨法叫做绝待论妙,就是绝待,它不是相对的。就是你只要懂这个道理,你就是菩萨法,就是成佛之道。《法华经》的菩萨法是这样,什么都是菩萨法,关键是你道理懂不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帝娇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大唐里正  《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北门老枪  网王:游在立海大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乱世帝都  请归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