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三十八面,我们看子三的“约非远非近论近”。
这一段是讲到身安乐行。身业的安乐,它的相貌,佛陀讲出三种,叫做调柔、寂静、安稳。这三种相状是怎么来的呢?是依止大地,就是中道的实相——清净心、菩提愿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在看事修的时候,佛陀的规划偏重在清净心。所以我们的清净心,变成两种清净心了。诸位!一个是理观的清净心,一个是事修的清净心。这两个都很重要。
我们先讲理观的清净心。理观的清净心是你本来具足的。你不管修不修它就是清净,你只要相信就好。就是说,我现在打很多妄想,我临命终的时候妄想东去西去,各种的人事因缘相状都显现,你只要告诉你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那这个清净心怎么来的呢?是理观的清净心。理观的清净心完全靠信仰,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你相信。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所以理观的清净心你不用修。你不能说我把理观的清净心修得更清净,没有这回事情。理观的清净心本来就超越因缘的,你修不修它都是清净。因为它是圆满的清净,所以它不可能再更圆满了。所以这理观的清净心,你只要能够仰信就可以了,然后去观照它就可以了。
现在问题就是因缘事修的清净心。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但是后来就是一念妄动,然后呢?然后就堕入了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到了现在,开始认真地修学佛法。那怎么办呢?就是这个房子本来是干净的,但是现在不干净了。那你这个内心里面不清净,那么多的颠倒想,你不可能马上去庄严这一念心,你一定要先把房子里的垃圾先清干净,再去装修吧?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不清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影像。留下影像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把它取着,今生抓几个影像,来生抓几个影像,时至今日,我们心中已经很多很多的颠倒相。这些颠倒相你如果不清掉,你就直接地去修功德,发愿去修功德,因为你这个心是不清净,所以你所修的功德都是染污。为什么佛陀在修观慧的时候,他不强调假观?假观后面会强调,口业、意业,它是后半段修学。面对身业的时候,佛陀一路走来就是修空观,空掉你的执取,你不可能空掉影像的。
诸位!修行,你只要方向错了,你今生就没有成就了。要空掉影像,就意味着你跟你过去的因缘法对峙。无量劫来的影像那也太多了,你怎么会空得掉呢?就是不随妄转,懂吗?影像来,它来它的;影像走,它走它的。你只要修一个无住,把你的攀缘心、把你的爱取心消灭掉就好了。
其实,影像不会干扰你的。你是一个真如的心,它是一个生灭的影像,它怎么就干扰你呢?因为我们攀缘它,我们去“自心取自心”,所以我们自己去干扰自己。你只要把影像放下,它自己会脱落,自己会消失掉。
所以诸位!我们在修空观对治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你到底是想空掉什么。这个地方你只要一步错,你整个修行全部失败。你想空掉影像,那表示你要挑战你无量的生命所留下来的影像,你怎么可能呢?没有一个人可以修到业尽情空的。我们都是怎么样?带业往生嘛。那么业力跟影像是有牵动的,我们待会儿会说明。就是你只要无住,让影像自然脱落就可以了。所以它这个“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这一段你最好把它背起来,就是整个空掉心中的爱取的过程。
那么,空掉以后,我们再看别明,它的一个果地的相状。这以下有五段:
第一个,“一切语言道断”。当你心中那种攀缘的爱取被空观给破坏以后,你会发觉,你心中的话变少了。不是外面说话,就是那个名言分别,减少了。你以前可能攀缘心很重,看到什么东西,哇!这个花很漂亮,是哪里买的……就是你以前只要看到一个影像,就会有很多很多名言出来。如果你能够经常修空观,你会发觉,你看到花,那样就是那样!一切法就是一个如实相而已,你不会有很多的名言去诠释它,就是一切语言道断。这是第一个相状。
第二个,“不生、不出、不起”。“不生”指的是过去的心,“不出”指的是未来的心,“不起”是现在的心。一般是这样子了,这三种心就是《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年轻人喜欢打未来的妄想,喜欢执着未来的心。年纪大刚好相反,年纪大了都是开始回忆过去了,因为你的未来已经是夕阳西下。所以当你修空观以后你会发觉,过去的影像生起的时候,因为你无住,它自然退失;未来的影像生起的时候,也退失;包括现在的因缘,也是不起任何的执取。
所以我们的心变成怎么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名就是没有名言的分别,而且那个相状也慢慢脱离,心中变成什么样?实无所有,无所得。无所得,禅宗有一句话讲得好,它说这个叫做空空荡荡,但是,了了分明。你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知道,它不是顽空,它是空空荡荡,但是又了了分明。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无量、无边”,超越时空。“无量”是指时间相,“无边”是超越一切的空间。所以你的心慢慢从一种生灭的因缘心,慢慢地趋向于超越时空的真如心了,你往真如心慢慢一步一步地靠近。
从事修的清净心,慢慢地随顺于理观的清净心,“无碍、无障”,周遍法界,没有障碍。
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整个修空观离相的五种功德讲出来。
最后总结,我们的颠倒相是怎么来的呢?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因缘有”就是业力了,“颠倒生”就是我们心中的取着分别。“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我们经常能够观如是的空性的智慧,来消灭心中的爱取,“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这个就是亲近处。前面第一个叫做行处,就是理观。这是事修。
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颠倒想作一个说明。因为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空观所要消灭的颠倒想。颠倒想来自于两个重点:第一个,“因缘有”,就是你的业力。你过去生所造的善恶业,有些东西就会在你的生命中出现。第二个,“颠倒生”,你的取着。这个业力出现以后,业力本来是生灭的,你本来造业,造罪业、造善业都是有一定的时段,但是为什么这个相状进去以后,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变成你生生世世的个性呢?因为你把它抓住了,取相分别了。所以颠倒想是两个东西的和合体,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
佛法的态度是不碰业力,这要记住!外道是喜欢去消灭业力。修苦行、修禅定去逃避业力,这不可能的事情。诸位!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那是无量无边,尽虚空不能容受。那如果这样子的话,怎么可能往生呢?怎么可能成佛呢?因为我们佛法不要去碰这个业力,我们碰妄想,这是佛法最高明的地方,“心若灭时罪亦亡”。因为你一开始挑战业力,你自己就是居于弱势了,你业力怎么可以挑战呢?当然,我们不断地忏悔,只是降低业力的势力。
真正的修观是怎么样?业力跟妄想这两个,只要一个没有,另外一个就没有作用了。所以佛法厉害的地方、高明的、巧妙的地方,是“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你把颠倒的爱取拿掉,这个业力就没有力量,它自己会沉淀下来。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这个爱取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前面说过,跟生命经验有关系。生命经验第一个是感受。我们一般一生当中会有一些很特殊的感受,会有几个特别快乐的感受,或者特别痛苦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会累积很多很多的人事地物的影像,但不是每一个影像我们都会去收集,不是的。我们只收集少数的影像,就是特别的感受。
比方说,我们从小很贫穷。这个贫穷本来是一个业力,它本来没有好坏的,果报不论好坏,只论苦乐,本来没有什么对错。贫穷就是你过去没有布施嘛。但是这种贫穷的果报有什么后遗症呢?会让你产生痛苦,产生痛苦你就会产生颠倒:我就是因为贫穷,所以很多理想抱负不能实践!等到你长大有钱以后,你对钱就特别执着。为什么?因为这是从感受来的。因为感受会刺激想象,想象以后你就会执取。或者某一个东西给你痛苦,然后你对这个东西就特别排斥。所以我们一般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跟着感觉走。
所以我们整个生死的轮回来自于爱取。爱取就是来自于我们对生命经验的感受产生想象,最后,时间久了就抓住不放,从此以后就挥之不去,变成我们内心的性格倾向。
几年前,我有一个俗家的亲戚,是一个女众居士。她学佛是很精进,她也学过《楞严经》,学过净土宗,学过唯识。她后来得癌症,得了癌症以后她更精进,她每天听经、拜佛,因为她那个时候已经退休了。后来到癌末的时候,我就去看她,我跟她聊。跟她聊的时候,我发觉她心中有罣碍,因为毕竟她在世间上有一点成就,也有点福报,有些因缘是放不下。
谈完以后过了几天,有一天我就觉得,我应该再找她谈一谈。有一天早上我就找她谈,我跟她讲一个偈颂。我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我先跟她讲因缘法,就是癌末当然面对的是死亡,然后面对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所以一般人都是贪生怕死了。说实在的,不管你今生活得快不快乐,我们还是不愿意死亡。但是你要破她这种对今生的爱取,你要跟她讲说,其实生命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快乐,人生本来是来还债的,一片苦海,所以“生本无可恋”。死亡,你只要不贪生,你对死亡就不需要害怕。这是一种对立的。因为我们会假设认为今生是快乐的,所以我们不想去面对来生。你怎么知道来生不会比今生更快乐呢?你一个破旧的房子可能会面对来生变得更好的房子,所以“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
然后这个第二句话很重要,理观了。“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把它拉到我们最原始的清净心,其实我们本来就没有生死,所以你也没有失掉什么。你说,我失掉了生命。其实从你清净心来说,你从来没有生命,所以你也就没有失去。当然我讲了很多,大概跟她讲将近两个小时,就扣了这四句偈。讲完以后大概中午我离开,到晚上她就往生了。
一个人拖着不走,你就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东西抓住了,“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临终不能安住正念,其实就是你自己在干扰自己。癌症其实是往生最好的机会,因为对一个要往生的人来说,你有太多时间准备,你可以知道你什么时候死,你这个整个死亡的规划,你都是可以做准备的。但是你还是放不下!那么怎么办呢?就靠因缘观跟理观嘛。
所以诸位!临命终如果你不清楚你心中的地雷,我跟你讲,你佛号念得再好都没有用。你只要触动地雷,你就整个爆炸。我们不要讲前生,那太遥远了,就说你今生。一路走来,你碰到很多的人,你遇到很多的事,有些事情可能你根本就不在乎,它就消失了;但是你一个正常人,到晚年一定有些人跟事在你心中挥之不去的。把它找出来,你用这个观:“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你要在死亡来之前把这个地雷给消灭掉,因为它临命终一定会出现。
就是说,你发觉到,尤其到年纪大就很明显,你经常去忆念某一个人忆念某一件事情,你就要有心理准备了,这就是你临终的罣碍已经出现了。你要趁有生之年,赶快把心中的地雷拔掉。否则,在临终的时候就是业力推着你走,但是你不想走。为什么不想走?因为你心中留恋你的娑婆世界。
我们说厌离娑婆,其实谁在乎外在的娑婆世界!我们在乎的是我们心中所执着的某一个人事那个娑婆世界,你就是执着那个东西。然后就把你今生所有念佛的佛号全部破坏掉。一个影像就够了,前功尽弃。
所以这个空观是很重要,就是怎么样?你一定要有理观的清净心,你还要有事修的清净心,你要有一定的调伏力。然后你这样子做,你临终只要十句佛号就够了。只要你心中的颠倒想一放下,阿弥陀佛光明就自然照进来了,十念往生就够了。但如果你今天抓住妄想不放,阿弥陀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你把门给关起来。
所以这个地方,“常乐观如是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就是观察空性,把心透过调伏慢慢地回归到清净,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辛二、重颂 分三:壬一、颂总标;壬二、颂别释;壬三、颂行成
壬一、颂总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网王:游在立海大 大唐里正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乱世帝都 帝娇 北门老枪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请归 《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