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妙法莲华经全文念诵 > 第39章 第39集(第1页)

第39章 第39集(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二面,我们看戊二的“譬说周”。

智者大师把整部《法华经》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约迹门开权显实,讲到佛陀的智慧;第二个是约本门开近显远,就说到佛陀的功德。在前半段的“开权显实”这一块,它有三个重点:一个是法说周,一个是譬说周,一个是因缘说周,有三周说法。

有关三周说法,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基本上,我们修学大乘的佛法,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叫做直趋大乘,第二种是一佛乘式的大乘。

直趋式的大乘,就是《华严经》的大乘。就是你开始修学菩萨戒以后,你直接发菩提心。菩提心发了以后,就用凡夫的阶位广修六度,然后回向无上菩提。但这个地方会有问题,就是你没有先了生死,以凡夫的角度直接面对生死来历练,就是蕅益大师说的:“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因为你寿命太短,你要面临无量次的死亡,而每一次的死亡对凡位的菩萨来说都是非常重的考验。因为你可以掌控的是你在世清楚的时候,而死亡以后叫做随业流转,来生是不可以掌控的。万一你临终的时候起了颠倒,过去的罪业起现行到三恶道去,你整个菩萨道就全部毁掉了。所以,直趋式的大乘对凡夫来说,到了五浊恶世,我们看历代祖师并不是很赞成,因为它的退转风险太高。

所以,我们一般选择的是一佛乘式的大乘,比方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它也是大乘法门,但是它是分两阶段,就是先到净土去,再修菩萨道。也就是说,净土宗的思考是先修皈依:我业障深重,求出无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广大,必定救拔,所以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提起佛号,忆佛念佛,先求生净土。所以,净土宗的特点就是先求出离,因为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一个生死凡夫本来就是内忧外患,内有烦恼,外有生老病死的折磨。

当然,这样子也有问题。我们刚开始是以出离心而到净土去,我们今生并没有太多的修学大乘法门,但是我们看净土宗的往生以后,那是开始要马上启动你的菩萨道。上求佛道,你必须要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第二个,下化众生,我们随时要到娑婆世界回入娑婆度有情。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就是这个对接的问题。我想所有净土宗的人,没有学《法华经》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娑婆世界学的法门是一种出离性的调伏,但是我往生以后,我开始要行菩萨道,这个心态怎么调整?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当然,《法华经》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暂时不修大乘法门,但是,我们必须要保持大乘的善根,就是你在娑婆世界你就要建立大乘善根。就是说,因为我自己的时间有限,我行六度的时候我心思散乱,违背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原则,所以为了临终的正念,我整个六度法门暂时收摄起来,但是我保持大乘的善根。那么你到了极乐世界,马上就能够把大乘善根启动起来。

现在问题来了,怎么样能够不修大乘法门而保持大乘善根?就是本经说的,你在念佛之前就要建立佛陀的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你不能用凡夫的知见来念佛。也就是说,当我们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能有一种法执。我们在厌离娑婆的时候,是把所有不好的名言都安立在生死轮回:生死轮回是不净的、是苦、是无常、无我。我们对生死是种种的诃责。到了净土去,问题来了——你要重新面对生死。所以应该怎么办呢?佛陀告诉我们说,你现在就要想,本来就没有生死,“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生死是我一念妄想变现出来的,我只是离开心中的如梦如幻的生死!这样子,你未来到净土以后,马上可以对接。

所以诸位,从现实的角度,凡夫不修出离道,直接修菩提道,到了五浊恶世,这个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我们看历代的祖师很少人这样做的。先修出离道,再修菩提道,这是一个稳妥的菩萨道方法。但重点是,你必须把《法华经》的思想弄清楚,就是所谓的“一佛乘式”的大乘法门,先修权法,然后再会权入实。等时间到了,再用实法来带动权法而启动菩萨道。所以这个观念非常重要,所有的净土宗人都必须要学习的。

就是,当我们在娑婆世界,一个生死凡夫面对生死轮回,我们刚开始用保守的方式来求生净土,我们的心态应该怎么做,以后到了净土跟大菩萨修学的时候才能够圆满地对接。这个就所谓的“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观念。

戊二、譬说周分四:己一、开三显一;己二、中根领解;己三、如来述成;己四、与之授记

前面佛陀用法说,直接用法义的方面来说明;这以下佛陀用譬喻的方式来说明“权实不二”的妙理。譬喻是容易理解的。这当中有四段。

己一、开三显一分二:庚一、身子代请;庚二、如来垂答

第一段,己一,开三显一,就是打开三乘法门的假相。其实三乘法门都是一个方便的假相,佛陀要说的是一心真如的实法,所以开三显一。这个地方分两段。

庚一、身子代请

先看第一段,庚一的“身子代请”。舍利弗尊者代替未开悟的其他声闻弟子来启请这个“权实不二”的妙理。我们看经文。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盘。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我们把这段经文做一个简单的消释。

“尔时,舍利弗”,那么这个时候的舍利弗是什么时候呢?就舍利弗已经开悟,而且已经受记的舍利弗。他就白告佛陀说:世尊!听了前面的〈方便品〉“开权显实”的观念以后,我已经把心中的疑跟悔断除了,也就是我对一佛乘的思想信解了,因此才能够亲于佛前受成佛之记。阿罗汉今天要从声闻道转到菩萨道,最关键的观念就是,要能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陀才会授记的。

“诸千二百心自在者”,就是我是开悟了,但是跟我同辈修学的声闻众——“心自在者”,这些人都已经证得了我空,断除了见思,成就了偏空的涅盘。那么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呢?“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这些人都是在以前有学位,初果、二果、三果的时候,在《阿含经》的过程当中,经常聆听佛陀的教诲。佛陀您老人家怎么说呢?您老人家跟我们说: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佛陀!您老人家在《阿含经》的时候一再地强调,四谛法门是无比法门,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够解脱凡夫的生老病死的障碍,成就涅盘寂静的快乐。我们就是在您这样的一个教学之下,不断地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学无学人”,这些有学的初果、二果、三果跟无学的阿罗汉,也是在这样的教学之下,破除我见的颠倒。

诸位!声闻法的根本是消除烦恼跟业力,对于成就功德庄严基本上是不生好乐的。它的核心思想在断除烦恼跟罪业,而烦恼跟罪业的根本就是我执。一个人为什么有烦恼?就是你想要主宰,你想主宰人生。所以你看一个心中的我特别大的人,他有两种特色:第一个,他要临命终的时候,他不容易离开,那个生死业力特别重;第二个,他要往生,困难度很高。净土宗你要带业往生,你要放弃主宰。你能够放弃主宰,你那种贪瞋痴的烦恼也相对轻薄。所以佛陀解决烦恼跟业力,他是抓住那个根本核心,就是你不要主宰人生。其实人生你也没办法主宰,你是白费心机,人生是业力说了算。所以他透过“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放弃了我执的主宰,所以远离了有(就是常见)、无(就是断见),而成就了偏空的涅盘。

也就是说,这些阿罗汉们虽然没有开悟,但是他们也是您老人家一手带出来的,但是如今在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声闻人在阿含时是没有任何疑惑的,那叫一个充满自信,他认为他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大事已办了。基本上,所有的声闻人在听完《阿含经》以后,只做一件事情,就是随时准备死亡的到来,然后以大欢喜心入涅盘。他说,我终于能够放下这个臭皮囊了!但是,他在没有死亡之前经历了方等时。佛陀找出那些大菩萨显现广大的功德来刺激阿罗汉:你看,你们阿罗汉成就了涅盘,我也成就了涅盘,你看看我们大乘的涅盘是怎么回事!所以方等时阿罗汉们实在是充满了挫折感。“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他想说,“我等同入法性”,怎么此涅盘跟彼涅盘的差距这么大?所以阿罗汉在方等时生疑,因为他接触了大乘的功德,他怀疑佛陀有偏心。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说,你们看看这些功德是怎么来的?佛陀要这些大菩萨们广修六度法门给声闻人看,就是我们因地是怎么走过来的。当你们在山上修无常、无我的时候,我们菩萨可没闲着,我们到处广度众生,接受众生的考验,我们一路就是这样颠颠簸簸走过来的。所以阿罗汉们从疑而生悔:这不是佛陀的错,是我们当初没有选对路子,我们当初选择了小乘。所以这个时候,是到了方等、到般若,既疑又悔。

到了〈方便品〉,他们这些人因为法执太重,都没有真正了解。所以,善哉,世尊!伟大的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的佛陀,唯愿您老人家慈悲为四众弟子们说其因缘,再详细地说明,当我们选择了声闻乘以后,我们怎么样去对接到菩萨乘,来远离疑悔。

我们做一个说明。的确,这个疑悔是正常的,因为声闻法跟菩萨法两个修学不一样。声闻法的重点在出离心。所以你看声闻戒,你打开比丘、比丘尼戒,它的思想就告诉你,你要修持声闻戒,就是少事、少业、少方便住。简单地说就是你少管闲事,把自己顾好就好,顾好你的身口意,其他跟你都没有关系。这是声闻戒。所以它的核心思想修无常、无我,消灭我执。

菩萨法不一样,菩萨法是安住菩提心。诸位受了菩萨戒,你们知道,菩萨是要多事、多业、多方便住,你要为诸众生不请友,主动积极地关怀众生。当然菩萨戒里面,在《瑜伽菩萨戒》有说到一个观念,就是说,初心菩萨要共声闻学,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受了菩萨戒不知道。就是说,你虽然初发心发了菩提心,你在出离道这一块要共声闻学,也就是说,你还是要修四念处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声闻人求出离道,菩萨修菩萨道。在《法华经》之前,这三乘人,声闻、缘觉、菩萨,认为这三条路是没有重叠的。就是,你想清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你选择声闻,你一辈子就声闻了。你不要想说什么“会三归一”,在《法华经》之前没有这种观念。就是三乘法门在出离道的时候是一样的,但是出离以后,声闻缘觉入涅盘,菩萨继续走,直趋佛道。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这个合理。“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没有所谓的对接的问题。所以佛陀在法华会前没有说强调会归一念心性。

当然,你要会归一念心性,三乘法门都是如梦如幻,都是开显自性的功德,所以它可以对接。但是你要向外求法的时候,那三乘是各有各的道路,各有各的因缘果报。

所以声闻人经过了阿含、方等、般若以后,他们心中已经开始不安定了:我到底是继续入我的偏空涅盘,永久地休息,还是我可以转换跑道,回小向大,还来得及?他们心中的确是有很多的疑惑的,这个地方是必须佛陀要解开的,因为当初这些人也是您老人家亲自带出来的。所以舍利弗尊者就很诚恳地请佛陀能够慈悲,不要舍弃他们,再为他们开导。

庚二、如来垂答分三:辛一、抑扬发起;辛二、正说譬喻;辛三、劝信流通

我们看佛陀是怎么回答的。看庚二,“如来垂答”。有三段。

先看辛一的“抑扬发起”。看经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大唐里正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乱世帝都  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帝娇  请归  网王:游在立海大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北门老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