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腾疑请分二
前面的经文,佛陀讲出了一心真如的甚深微妙法,告诉这些三乘的修行者:你们不管怎么修,有一个东西你们是修不来的。就是预告三乘人,你不能对所修的法门生究竟想,尤其是阿罗汉。其实这个时候,从舍利弗以去,几乎所有的诸大弟子年纪都到晚年了,跟佛陀差不多。其实佛陀也即将入涅盘。阿罗汉也是等着最后一刻都想入涅盘,他们觉得自己大事已办。但是佛陀这么一说:你们还是有很多东西不知道的。让阿罗汉们对涅盘的执着产生了动摇,就先动执。动执的目的就是在这一段,让他们生起疑问。生起疑问才能够向佛陀请法,佛陀才能够跟他开示。通过佛陀前面的这个“摇动执着”,舍利弗尊者果然产生了效果。这个地方有两段,我们先看“经家叙疑”。
己一、经家叙疑
这个“经家”,就是结集经典的人;“叙疑”,来说明当时大众心中的疑情。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那我们看看,佛陀讲完前面的这种甚深微妙法以后,这些诸大阿罗汉、诸大弟子们内心是怎么反应的。这个是结集经典的人把它做了一个说明。
他说,尔时,就在佛陀赞叹佛陀甚深微妙智慧以后,这些声闻阿罗汉,比方说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这都是佛陀的常随众),以及发起声闻辟支佛心的、发出离心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念想。是怎么想的呢?他说,如今的世尊跟以前真的不一样了。他以前是赞叹我们修四谛十二因缘是多么的殊胜无比,现在是换了一个口气了。他说,“何故世尊”。您如此慎重地去赞叹这些三乘的法门只是一时的方便,而一再地强调说,佛陀您所成就的一心的妙法是多么的甚深难解、是多么的殊胜——这以上讲实智的殊胜,下面再讲权智:以及您从一心真如里面所开出的这些方便法门,它的真实意涵“意趣难知”!
佛陀意思就是说,难道我讲四谛只是让你们成就阿罗汉吗?难道我讲因缘只是让你们成就辟支佛吗?真的是这样子吗?这个时候佛陀开始口气转换了。就是说,真正的意涵不是你们知道的。也就是说,这些真实的意涵,佛陀施设这些教法的意涵,不是一切的声闻、辟支佛乃至于所谓的初地前的菩萨所能够知道的。
到这里,等于是当时的弟子对佛陀所说的话做一个反应。这以下才是他自己的疑问。
他意思就是说,其实佛陀所说的解脱的功德——依止空性的智慧趋向涅盘,这是唯一的解脱之道;而这个解脱之道我们都已经成就了。换句话说,佛陀您说的涅盘我们都成就了,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不足的?
关于这个地方的疑惑,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些声闻人的疑惑有两个重点:第一个,自疑所得。从佛陀赞叹甚深微妙法以后,声闻人觉得说,我证得的涅盘真的只是一时的方便吗?这是第一个,自疑所得,怀疑自己所证的涅盘是不是不圆满。第二个,疑佛智慧。就是说佛陀为什么能够有如此甚深微妙的智慧?
换句话说,声闻人他以前的智慧是认为,佛陀也证得这个涅盘,我也证得这个涅盘,是没有差别,所谓的“同证无差”,只是余习不同尔。只是说佛陀的智慧高一点,我们声闻人如烧木成炭,佛陀没有习气。断烦恼一样,只是习气不同。这个是以前声闻人在阿含经所得的消息。就是说,“三乘共坐解脱床”,从解脱的角度应该是没有差别的。
这个疑惑就是说,大家都成就涅盘,你也成就涅盘,我也成就涅盘,所谓的“一解脱义”。从声闻人提出解脱只有一个,他们的表态就是说,其实,佛陀您的涅盘跟我的涅盘都是成就的,那您为什么说您涅盘之后还有甚深微妙法?这个甚深微妙法是怎么来的?他产生疑惑了。当然,有疑惑,佛陀就必须要开示了。
己二、当机请决分五
有疑惑还不够,他必须要请求佛陀开示来断除疑情。这个地方有三次的启请,佛陀两次的遮止。
庚一、初请分二
辛一、长行分二
壬一、陈疑
前面这段疑惑只是与会大众内心的疑惑,长行当中舍利弗把这个疑惑真实地从文字表达出来。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舍利弗作为整个声闻弟子的智慧第一,他就必须要代表大家来请佛陀开示。舍利弗知道四众弟子心中的疑惑,而自己也不能够决断,所以就白告佛陀说:世尊!到底是什么因缘,您老人家现在要赞叹诸佛的第一方便?说是三乘法门的目的“意趣难知”;佛陀施设方便,不是我们这些三乘人能够知道的;而且佛陀所成就的甚深微妙法,也不是我们可以知道的。他提出了两点:实法跟权法都是不同的!这是第一个。提出疑问以后,就正式地启请佛陀开示。
壬二、陈请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这个疑惑从何而来呢?它的关键词就在这一段。因为我们一路走来,跟着佛陀学习所有的四谛法门,可以说是“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佛陀您老人家从来没有讲到有甚深微妙法是我们不知道的,也从来没有说这个四谛十二因缘成就涅盘只是个方便。您老人家这两件事都没说,当然四众就有疑惑。“唯愿世尊”能够把这件事情为我们讲清楚。就是,世尊为什么赞叹微妙法,也赞叹方便法门?
我们说明一下声闻人的心态,我们必须要把它的过程解释一下,看他为什么有这个心态。
佛陀很多弟子都是外道,不管是苦行外道,不管是什么外道。来到佛陀的僧团以后,其实佛陀跟常随众的互动是很多的。不像大菩萨,大菩萨是偶尔讲大乘经才过来,讲完以后就回去了,各回其所。声闻人可以说是经常跟佛陀行住坐卧、托钵吃饭,都是在一起的。
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应化身是怎么教化弟子的。他讲四谛是怎么讲?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讲。他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集,我已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道,我已修。乃至于此是灭,汝应证;此是灭,我已证。从这段话你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可以说是完全投入地跟声闻人在一起。就是说,不但你这样做,我也这样做;不但你这样修,我也这样修;不但你这样证,我也这样证。这就难怪声闻人会产生这么大的疑惑。就是,您老人家以前的口气就表现得跟我们一模一样,佛陀您也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是佛陀是用自己是过来人的态度,来手把手地把这些声闻人从初果到二果到四果一路地带上来。所以,阿含时的时候,佛陀没有任何的刺激他们,完全是鼓励赞叹:你们做得太好了,就是这样子做的!说是“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而现在佛陀口气完全变了,说:四谛法门是一时的方便,我的智慧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当然,声闻人的冲击是很大的,所以就说“我从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
也的确是这样。蕅益大师说,其实,你说声闻人心中知道自己有所不足,其实他们是知道的。蕅益大师说,有三段的因缘他就知道了。
第一段在华严时,他还是凡夫。在华严会上,佛陀跟那些初地菩萨、十地菩萨的互动,显现出佛菩萨的功德。二乘在座,凡夫在座,如聋如哑,茫然不知。
第二段因缘,这些声闻人已经成就阿罗汉了,就是方等时。佛陀要他们去跟维摩诘居士问候。维摩诘居士跟文殊菩萨大谈不二法门,其实就已经把一心真如的中道实相开显出来。一种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那种空有无碍的思想已经现出来。其实阿罗汉那个时候,按照蕅益大师的说法,他是“保任草庵”。他是很想知道,但是他无从了知。因为他不是当机众,他等于是旁观者,所以这个时候声闻人是无从了知。所以他就自己很“自悲败种”,有自卑感。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要须菩提转教菩萨。他们也知道,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无所希求:算了,我年纪也大了,就不想进步了。
也就是说,中道实相的甚深微妙法,其实声闻人不是不知。关键是什么?他从来没有听佛陀亲口跟他们讲过,“我从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是的,佛陀没有把他们当当机众,没有指名道姓地跟他们说:这个是你们不知道的!
当然,佛陀这样子做,也就是佛陀必须要处理当初的方便,要把方便门打开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声闻人心中有疑惑。是佛陀过去讲的话跟现在讲的话的确有落差。
辛二、重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靠好孕称霸修真界 网王:游在立海大 《福运惠崽三岁半,满朝文武排队宠!》 宠妃这职业,必须卷起来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直播鉴宝:宝友,你这可太开门了! 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凡人:别人修仙,我练武种田 末世来临前,我收编大佬上交国家 请归 阿哈说:死了没关系,拼好还能用 北门老枪 大唐里正 真千金断亲后,侯府上下追悔莫及 穿书送系统,炮灰脚踩绿茶上位 帝娇 太子妃掐指一算,疯批殿下心惊胆战 乱世帝都 姐妹先嫁我后嫁,她嫁儿子我嫁爸 重生后我手撕绿茶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