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收了新粮,交了粮税,差一些的留在家里吃,好一些的赵家都送到了县里。
家里有了进项,几个娃儿在慧娘这里每日吃的粮都不少,能送来的粮就都送来了。今年不用卖粮来作日常的花用,一家子都能吃饱了。
看几个银也能帮得上忙,赵家三兄弟舔着脸面,也不说接她们回去的话。
秋收过后,三兄弟就进林子去寻蜂巢,豁出去被蜇个脸肿,给赵明月连巢带蜜的送了两桶蜂蜜来。
赵发财背后告诫孙子孙女们:“这是明月补身子用的,明月给了也不许要。”
蜂蜜表哥表姐们不喝,赵明月教大银融了蜂蜡做成口脂,大手笔派发。
不光家里人有,三个舅妈和族长家给了,师母那送了,宝玉两兄弟那也拿走十多盒。
说来惭愧,赵明月升班几个月了,愣是融不进去新的班级,日常说话的同窗还是只有两个结拜了的兄弟。
原本赵明月也没打算大肆结交同窗,可同窗们个个离她远远的,也实在是让人心酸……
这就是赵明月想多了,不是同窗们想远着她,实在是对着个小豆丁同窗,说不出日常寒暄的话来。
赵明月看着着实可爱得紧,个子小小的,日常着一身缩小版的深色儒袍,上下学身边还跟着两条霸气的大狗,走哪都是视线的中心。
尤其是肃着张包子脸,童声童气的背文章和一本正经回答夫子的提问时,让人不由自主的就一直盯着瞧,还回答得尤其好!
小小年纪,严肃认真和夫子探讨各种治国之策,看得人抓心挠肺,只恨不是自家弟弟。
手也痒痒,想去揉揉小同窗的头,捏捏小同窗的包子脸,不离远一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这在现代,一个“萌”字就可概括所有。
班里年纪最小的十五,大的将近二十了,有几位家里娃儿都和赵明月一般大了,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和赵明月探讨学问。
不说学问,他们对着赵明月这般大小的娃儿,只会逗着玩。
你要是对着赵小同窗说一句:“今日下学了,去哪玩儿,吃什么好吃的?”
对别的娃娃是友好交流的开始,对赵明月说这话感觉就是在调侃同窗。
赵小同窗能板着脸回你一句:“你课业写完了?功课都复习了?”
赵小同窗说这话时也让人想捏脸,谁要是万一没管住手,就得被夫子的戒尺打肿!
赵小同窗可是夫子心里的宝贝,甲班的那些人合起来都比不了!
对着赵小同窗,他们只敢远观,日日瞅着,暗自欢乐,作为埋头苦学之余的闲暇放松。
另一方面,赵明月六岁之龄升到乙班,明年的县试就要下场,他们的压力陡然增大。
尤其是几位大龄学生,屡考不中,明年要和如此稚童一起下场,这要是赵小同窗中了,自个名落孙山,这脸面实在是没处放。
分班的目的是为了同一水平的学生能相互讨论,促进学习。毕竟,整个学堂就一个夫子,就算从早到晚嘴说干了,也指点不完所有学生。
在乙班,李夫子是统一教学,后升上来的,有缺漏的部分李夫子会单独指出来。也就是说赵明月现在一边要完成每天的课堂作业,另一边自己欠缺的部分要额外补上。
算学还好,都是会的,只需要规范下答题格式。
诗赋赵明月自认没有半分灵性,牢牢记住了韵脚。前世背的那些诗词,被赵明月改得面目全非,强行降了格调,拿去蒙混过关。
律法就靠死记硬背了,这个和前世的道德法规有太多不同之处,完全不敢理解性背诵。
赵家小院里,每天散学后赵明月都在大声背诵各种律法,满院子的人迅速脱了法盲的帽子。
赵发财觉着,自己回村后接连一个月,不带重复的显摆说辞有了。
李夫子对赵明月的策论是哭笑不得,各个题目布置下去,别的学生是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大篇,没有半点新意。
赵明月愣是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一二三四来,各种角度的应对之法都有。只让人感叹,不愧是孩童,天马行空的想法只有你猜不到,没有赵明月想不出来的。
只大都不合实际,还时常犯了忌讳!
乙班学生在深刻感知赵明月的脑洞之时,赵明月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犯忌讳。
至于不合乎实际?这个在府试和院试中都不算大的失分点。毕竟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法子,那都可以向上献策,惠及一方了,那是会试的要求。
乙班学生们各取所长,一时间人人觉着自己进步不少,明年的县试取中有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庶妃升职记 被迫冲喜后我跑路了 红楼之林家女帝 忠犬侍卫的黑化手札 五胡烽火录 只想苟命的我成了仙尊的心尖宠 替嫁美人重生后 [综武侠]江湖兼职日志 兴宋 上古 (《千古玦尘》原着)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职业嘴替,日入十万 商业三国 咸鱼小师妹拒绝捆绑 皇后看见弹幕后 长安首富她说想回家 [三国]听说诸葛亮又考了第一 娇藏 打工人她总在脱线[快穿] 宋时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