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是有的,就是兵没有
需要自己招募团结兵,只是方重勇刚刚担任刺史后,所遭遇的其中一件糟心事,它还不是其中最恶劣的一环。
「秋防令」,当初被裴耀卿称为「入秋防边」,虽然没有具体指出是防的哪一个,但基本上除了吐蕃外,周边势力还没有谁值得大唐专门出一道特别律令去针对。
只是律令的制定很简单,然而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秋防令也不是方重勇前世中晚唐历史上的「防秋制度」。防秋兵的来源更固定,法令更明确,内容更少也更有实际操作性。
而秋防令却不仅仅是一道军事条例,它还涵盖了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收税,比如说伤兵抚恤。
此时此刻,方重勇坐在甘州府衙大堂的桌案前,看着凉州那边送来的政令,已经无语凝噎到想骂娘!
第一条政令是:已经番上的本地屯田兵,不允许轮换,以保证对阵吐蕃军的兵力充足!甘州府要负责安抚那些不能按时回家的军户,不能当做什麽事情都没发生。
这一条还算是常规内容。
毕竟,屯田兵不能按时回家,就会影响屯田的收成,以及所在家庭的收成,这种事情的后果都是明摆着的。
这个锅是官府的,所以官府要来背,在税收方面,肯定要给予一定优惠和补贴。
可是一提到优惠补贴什麽的,就必然跟官府的府库直接挂钩,因为无论财帛也好,粮食也好,都不会凭空变出来。屯田军户多一点,官府就会少一点。
这个矛盾要如何调和,很考验地方官员的智慧。
如果说这一条还可以理解的话,那麽下一条就有点过分了。
第二条政令是:甘州富庶,且位于大后方。所以要专门准备财帛与米粮,以及闲置土地和农具,解决伤兵复原问题,并安排他们的生计。想搬家来甘州的要将其妥善安置,不想搬家的要给予财帛米粮的补贴,送他们回原籍。
这个原籍,绝大部分都是河西走廊五州,然而也不排除有刘展这样从京畿甚至关东那边不远千里来服役的。这样的伤员回原籍可麻烦了,不但要给不少财帛,而且还要派人护送到籍贯所在州县,让那边的人交接才算完。
这也是河西诸州讨厌府兵番上的原因之一:太踏马麻烦了!打仗不上心不说,伤残了还得有人一路伺候着回家!
这些措施是应有之意,也是唐军士气与勇气的保证之一。解决了官兵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指望他们奋勇杀敌。这是无可指摘的。
只是为什麽要将伤员摊派到甘州这边来安置,且这些钱粮从哪里调拨,政令并未给出解释。
想来,肯定只能从甘州府库先调用,后面再来算帐。方重勇觉得,因为甘州地理条件优越,且人口不多,所以朝廷也有就近安置的原则,顺便移民。
而凉州的经济虽然在河西走廊首屈一指,也是人口最多最富庶的重镇,但它也要负责供给与转运更西面的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的将士。
光北庭都护府,一年军队所需的布匹就多达二十万匹以上。
如此沉重的负担,长安那边的中央财政又总是无法及时供给,总是拖欠,所以凉州这边也是无力承担更多军需所用的钱粮财帛。再加上那边人多,也没有多馀的土地来安置各类人员。
从这点来看,其实也很好理解的边镇的难处,这也是为什麽凉州也在抵制这道秋防令的原因之一。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解决。
第三条政令才是让甘州府衙配合张掖守捉,补齐那六千团结兵。
至于兵员从哪里来,政令没说。
但它却「暗示」,可以找凉州那边借调兵员,至于能「借」到多少,那就看甘州刺史的本事了。
方重勇揣摩了一下,不管是河西节度使萧炅,还是赤水军使王忠嗣,只怕都很难匀出一部分兵员来。
团结兵的含义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半军事化兵员,需要徵招的时候就编入「战时编制」,不需要徵招的时候,他们就是屯田上的「屯丁」,负责务农打杂。
但是团结兵的来源,却又很复杂。
唐代军队正规军编制里,有「普通状态」与「临阵状态」的区别。
普通状态,即:「队」「火」,对应的有「队长」「火长」。在其上还有编制「营」,对应的统兵之人是「营主」。
团结兵,是没有这样的编制。他们平日里都在务农,只有临时组织训练的时候,才由「州团练使」集中起来训练!
但临阵状态就完全不是这麽一回事了!
临阵的时候,军队被分为:大将丶左右厢兵马使丶兵马使丶都虞侯等职务,以及对应的军队序列。
这种序列跟平日里的编制,完全不一样,甚至两支番号不同的军队,也可能被整编到一起。具体哪一支部队和哪一支部队搭档,跟平日里的行军编制无关,只看阵前指挥官怎麽安排!
而团结兵,则是会根据需要,被分配到这些战斗序列当中,与正规边军没什麽两样。
所以朝廷的这道秋防令,是要这些团结兵集中起来临阵麽?是为了加强甘州本地的防御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天圆大陆史1苍天夺遗 不想努力了可是师姐不让啊 楸木不可雕 重生七零大佬美娇娘 混沌初始 官道之如鱼得水 第一动漫沉思集 陆少强宠,小娇雀要单飞了 爱意燃尽:厉先生乖乖宠我 赶海捕鱼,我带妹纸钓巨物 天宝秘录 继承小学食堂,小学生蹲我门口 被读心后,全豪门都沉迷当女儿奴 荒岛求生:他们喊我做爸 四合院:开局五张嘴等吃饭 不朽神魔诀 隆雾迷眼 我托雷基亚,这辈子想做个好人 嗨采集很香,种植更香 团宠农家小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