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午,麦克阿瑟再次飞往水原,听取了李奇微关于作战方针的汇报后,他指示第8集团军必须坚守汉江一线。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军队目前尚不足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因为他们的“作战能力与其距离鸭绿江的远近成平方或立方反比”。他坚信,美军能够守住汉江防线,直至“最为关键和决定性的一战到来”。
他发出警告:“一旦我们撤出这条防线,形势将失控,何时才能重新稳住局面将难以预料。”
李奇微向麦克阿瑟保证,他会命令西线美军全力固守汉江边的阵地。同时,他指出中国军队在横城获胜后,很可能趁势向汉江以南展开迂回攻击,这将对西线美军的侧后造成重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横城以西、如今已成为“孤岛”的砥平里,其战役意义开始凸显。
如果撤回该地美军,虽然可以让一个团级战斗队摆脱险境,但其可能带来的后果将极其严重,不仅会使西线美军侧翼暴露,还可能动摇整个第8集团军的战线,进而使美军前期的作战成果付诸东流,并且未来的反击行动也将失去支撑。
因此,当面对是否撤退砥平里的方案时,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
李奇微不仅下令死守砥平里,还要求东、西两线的美军迅速集结兵力支援砥平里。他的这一决策对后续战局的发展,产生了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的影响。
志愿军在战前估计砥平里的美军兵力不足4个营,甚至可能只有一两个营。然而,实际情况是,驻守砥平里的美军以第2师第23团为主,并与法国营组成了一支加强团的战斗队。
该部队的总兵力包括4个满编的步兵营,以及第1突击连、第37野战炮兵营、第503野战炮兵营b连、第42自动高射武器营b连和第2战斗工兵营b连。加上炮兵和坦克分队的力量,美军兵力合计相当于6个营,总人数在6000到7000人之间。
炮兵和坦克分队配备了24门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51门迫击炮、21辆坦克,以及6部半履带式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和4门履带式双联装自行高射炮。正是这些装备为美军后来在砥平里成功固守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当时志愿军的部署调整中,已显露出某种轻敌的情绪。原本计划集中8个团用于攻打砥平里,其中包括第39军的115师343团、344团,第40军的119师356团、357团,120师359团,以及第42军的125师375团、126师376团、377团。此外,还包括炮兵29团的2个连,炮兵42团的1个连和炮兵45团的1个营。
在满编状态下,志愿军的8个步兵团加上配属部队,兵力总数接近3万人。然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队的减员极为严重。以40军为例,入朝时该军有人,而到第四次战役参战时,人数已减少至仅人。由此可以推测,每个步兵团的兵力大致在1500到2000人之间。结合加强和配属的部队,志愿军在砥平里参战的总兵力大约为1万5千人。
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及时调集部队,导致砥平里的兵力瞬间减少了一半。攻击兵力减少的直接原因在于,原本计划用于砥平里的第39军主力,并未处于预定位置。在准备和执行横城反击作战的过程中,第39军被拆分使用,第117师归属第42军指挥,承担横城西北的穿插迂回任务;而第115师和第116师作为邓集团的预备队,负责机动作战。
军长吴信泉对此部署感到不可理解,特别是对第115师和第116师的使用方式颇为不解。他们先是被命令东进至龙头里,还未完成集结,又被转命南进;横城战斗刚结束,第115师又被要求掉头向西,参与砥平里的战斗。
吴信泉埋怨道:部队在战场上这样兜兜转转,拖下去也会被拖垮。
由于第39军主力暂时无法到达,邓指决定由119师师长徐国夫负责此次行动的统一指挥。40军119师的356团和357团,120师359团,以及42军125师375团共四个团将共同进攻砥平里。这一安排不仅使攻击兵力减半,还导致参战部队在建制上分散——这四个团分别隶属于两个军、三个师。
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邓华总结了此前几次战役的作战经验,特别强调“对美军作战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为基础”。他还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在运动战中,对韩军的作战应保持三比一的兵力优势,某些情况下可以二比一;而对美军作战则通常需要五比一的优势,偶尔可以三比一,“若进行攻坚战,兵力还需进一步增加”。
然而,此次进攻砥平里时,双方兵力对比远远未达到这一标准。
最初计划动用8个团,若砥平里的敌人确有撤退迹象,这样的兵力或许还算充足,但现实情况是,他们面对的不是流动的敌军,而是固守的防御部队,且实际参战兵力还减少了一半,首日投入战斗的兵力甚至更少。仅从这一点看,胜算已十分渺茫。
更糟糕的是,进攻砥平里不仅兵力不足,而且全然缺乏对攻坚战和啃硬骨头的充分准备,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砥平里是一个坐落于山区的小镇。这里有两条公路分别从骊州通向杨平和洪川,在小镇的边缘交汇。此外,一条从原州通往汉城的铁路也从小镇的南面经过。镇内有一条溪流,自西北方向流向东南。
小镇四周被一圈低矮的山丘包围,北面是凤尾山(216高地),南面是望美山(397高地),西北面是葛芝山(345高地)。凤尾山东南侧的229高地和望美山北山脚下标高不过百米的马山,是距砥平里最近的两个制高点。
第23团战斗队于2月3日进驻砥平里,至志愿军发起进攻时,已有10天的防御准备。在此期间,美军进行了挖掘壕沟、修筑地堡、布设地雷和照明汽油桶,并且测定了射击参数,组织火炮试射,协调步兵、坦克与火炮的协同作战,同时还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
当志愿军开始进攻时,砥平里已经成为一个戒备森严的据点堡垒。
在砥平里这样的地形上组织防御,通常情况下,防御战术要求将设防重点放在外围高地的控制上。然而,这次美军的防御部署却打破了常规。指挥官弗里曼上校将所有兵力集中在以小镇为中心的一个较小区域内,形成了一个直径约1.6公里的环形防御圈。这个防御圈的核心布置了6门155榴弹炮、18门105榴弹炮、12门四管速射自行高炮,以及20辆坦克和51门迫击炮。
防御圈内的大部分阵地并未设置在高地之上,而是位于高地边缘或靠近小镇的几个低矮山丘上,甚至有些阵地设在结冰的稻田中。尽管这样在某些方向上放弃了外围制高点的控制,但由于防区范围的缩小和兵力密度的增加,反而增强了防御的抗打击能力和韧性。
防御兵力的配置如下:4个步兵营沿着环形防御圈展开,法国营驻守西侧,北、东、南三面则由3个美军营分别负责。另有一个突击连和一个战斗工兵连作为预备队待命。一线各营、连、排的阵地严密相连,毫无间隙。前沿阵地及各接合点均铺设地雷,拉设铁丝网,并辅以火力覆盖。坦克以及具备平射功能的双管高炮和四联装高射机枪已进入阵地,既增强了一线防御火力,又可作为机动火力点灵活运用。
榴弹炮和迫击炮被部署在防御圈的中心,以便对远处高地上的敌方攻击部队进行火力打击,从而阻止敌人用轻武器对防御圈内的目标实施有效射击。
弗里曼甚至命令士兵泼水结冰,以阻挡志愿军战士们的冲锋。同时,空运来足够维持十天的食品和堆积如山的弹药。这么一番布置,砥平里已然变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钢铁堡垒。
在战后总结中,志愿军认真回顾了砥平里美军的防御部署特点,并指出:
防御的突出之处,在于精准抓住了志愿军攻击火力不足的弱点,因而大胆将兵力集中靠拢于仅约2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这样既无需顾忌对方火力打击,又能形成有利的集中防御态势。
具体表现为:兵力密集,具备反击能力;火力集中,可形成密集火网;防守区域小,指挥灵活,行动统一;不易被分割且便于空投补给,即使被包围,也能长时间持续作战。
志愿军在砥平里发动攻击的部署基于两个错误判断:首先,低估了正面敌军的兵力,将一支完整的美军加强团级战斗队,误认为是实力较弱的小股部队;其次,未能准确预测敌军的下一步行动,将已决心死守的敌军误判为即将撤退、无意抵抗的部队。结果,一场攻守易势的激烈血战在砥平里展开,志愿军也为轻视敌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51年2月12日,第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前往邓指的驻地放谷,接受任务指令。
邓华当面对他说明:由第119师组成前线指挥部,部署在长海北侧,统一指挥本师第356团、第357团,以及第120师第359团、第125师第375团,并在军炮兵团的配合下,于13日晚开始进攻砥平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霸道病娇,合同到期倒追我 千金难泣 我创业当老板只想卷死同行 直播团宠,神豪大哥们通通拿下! 六零饥荒年:我靠团购娇养冷面知青 尘寰司令官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夜影逸途:玄幻救世传奇 电梯带我给祖国找物资 火影千手传说之龙威崛起 尖叫集 邪医出狱 开局八个闺女?我在八零赶海打猎 穿越荒野求生,开局一把破菜刀 婚礼当天,老公朋友圈官宣白月光了 重生四合院该和谁结婚 人生修改:被赶出家门的官三代 火影之我在木叶那些年 骑士旅行者 诡异:只手开天,拳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