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扬古与明珠跪安后便双双退了出来。“皇上这是怎么了?深更半夜,突然找咱们掉起书袋来了。”明珠似笑非笑地注视着费扬古,“你果然不俗,《文心雕龙》竟也看过。”费扬古凝眸而视:“彼此彼此!”明珠面上不禁有些尴尬:“你怎么知道的?”费扬古淡然以对:“皇上才说了半句,你便已经知道全文出处,然而当你看皇上的书案上有《左传》时,便知皇上应当读过《吕氏春秋》,如今不过一时记不真切罢了,所以你便略微提醒。《左传》或是《吕氏春秋》,为人臣子读一读倒也没什么。而这《文心雕龙》若非真心喜欢汉家文化,又有谁会读?就是读了又怎会记得如此清楚?为避免麻烦与猜忌,所以你便刻意守拙了。”明珠一愣,毕竟被人猜中心事略有尴尬,但他随即笑道:“明珠行事虽不喜张扬,但也绝非妄自菲薄之人,当今朝堂少有令我真心钦佩的人,如今你费扬古算上一个!”费扬云淡风轻、未喜未惊,只说道:“不敢!”明珠则拍了拍费扬古的肩膀,又道:“不过,你既然知道其中厉害,为什么刚刚在圣前没有半分避讳?”费扬古停下步子回头凝望着,目光仿佛是在看乾清宫,其实他的目光穿越了整个宫苑,心之所及的正是宫城东北一隅东珠禁身的宫正司。“或许因为这句话的出处正是《知音》吧!”费扬古陷入了一种无边的惆怅之中。而他并不知道,在这个晚上,懋勤殿里的宫灯也是整夜未熄。他们走后,康熙命人从昭仁殿的书海里翻出了《文心雕龙》。连夜不眠不休,只在灯下苦读。忽地,他笑了,因为他看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然而笑过之后是淡淡的苦涩。接着,看到这一句,他不禁又怒了:“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当他又看到“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时更是忍不住一拳重重砸在案上:“天天在眼前就不稀罕,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珠玉和碎石块子完全不同,但是魏国人把美玉误当作怪异的石头,宋国人把碎石块误当作宝珠。她这是在说谁?是在说朕无识人之明吗?”顾问行、春禧等人吓了一大跳,悄无声息地跪了一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看到此时,康熙的心再也难以平静。因为通篇阅完,他便明白了其中的真义。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她这是在用论点文章的道理提醒朕如何识人、用人。”曾经以为已经走近她,以为自己已经很懂她,但是每靠近一步,每多懂一分,便又觉得彼此间其实隔了很远很远。似乎永远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曾经不喜欢她的骄傲,但是现在已然彻底钦佩,因为她完全有骄傲的资本;曾经不喜欢她的疏远,现在却明白,她的疏远,只因为没人真正能与她对话;曾经不喜欢她的光芒,现在却为之难以自拔,因为她的完美让人无法不倾心。这样一个她,如果离开了,那么他的世界便注定残缺。附文心雕龙知音(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译文)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原文)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译文)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代的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所说的:“天天在眼前就不稀罕,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原文)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译文)凡是合于自己脾胃的作品就称赏,不合的就不理会;各人拿自己片面的理解,来衡量多种多样的文章。这真像一个人只知道向东望去,自然永远看不到西边的墙一样。(原文)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医仙临都 快穿:从在年代文里当极品开始 豪门重生:法医娇妻别黑化 你怎么这么好看+番外 四时锦(穿书) 末日之战斗+番外 这个女主有点撩 女主另谋他叔了[穿书] 我就是连猫都不放过 我给死对头生了三个孩子+番外 半神她超刚超凶 世界,赠我予你 [润玉同人[归去来+番外 一睁眼,甄嬛跪在我面前小产了 微酸泛甜 凤行 快穿之做个好爸爸+番外 将军娘子+番外 她的唇比糖甜+番外 谢小年为啥不修仙了+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