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汉末遗留七里亭,唐初复兴白氏人第729章汉末遗留七里亭,唐初复兴白氏人
永徽二年三月,徐州,彭城,七里亭。
亭有民百户,自汉时便于此定居,后屡经战乱,仍旧传续不断,只因为此地靠近任山,且离彭城只有七里。
每当有战乱时,七里亭的百姓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或向南遁入任山,或沿着汴水而下,遁入芒砀山。
相传,汉高帝刘邦,便是在芒砀山起兵。
因此七里亭的百姓历经汉末百年乱世而没有灭绝,是十里八乡传承久的乡里。
亭内有一座祠堂,是七里亭百姓最重视的建筑,他们能够存活到今天,全靠祠堂集聚人心,同心协力,互帮互助。
没错,此地定居的百姓,正是汉末留在此地的白氏族人,传承上百年,早已与主家断了联系。
不过就算如此,依据七里亭白氏先天从主家带出来的藏书,当年也常有人走出去,做得一方官吏。
传闻亭中成就最大的族人,便是北夏时,得以调入京城担任了一个七品京官,返乡后被亭中百姓大肆宣扬。
甚至为其单开族页,常常被后来的族人拿来教导自家的后辈努力读书。
然自从北夏灭亡后,七里亭白氏与主家断了联系,便很难再走出一名做官的人。
加上徐州乃战乱之地,故而族人多是在彭城官衙谋得一个胥吏的职位,保住七里亭不被外人欺辱罢了。
隋末时期白氏子担任徐州刺史,七里亭迎来了一次复兴,有族人因功被提拔为萧县县令。
但不知为何,从二十年徐国公一脉搬往长安,七里亭白氏出身的萧县县令也在不久之后去世,七里亭白氏便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官府中人。
于是七里亭便开始衰落,不断有彭城豪贵开始强行收购七里亭的土地,甚至强行迁徙一些外姓人进入七里亭为他们耕种,抢占七里亭白氏的职位。
很多族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故土,前往汴州打工,致使七里亭白氏愈加落寞。
好在自从先帝太宗下达解除科举限制的诏令,七里亭白氏的族老们便看到了一个机会。
一个复兴七里亭的机会,他们从全族凑足银两,从彭城雇佣了一位夫子,开始教授族中子弟读书。
即使被彭城权贵挤压得再艰难,他们也没有停止雇佣夫子的打算。
因为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有一個族人得以科举成功上了。
七里亭北面,此处靠近汴水,土地最是肥沃,中有一处一进院落,泥墙破瓦,院内没有种植名贵花草,而是种植着瓜果蔬菜。
可知此家曾经有过辉煌,不过如今家道中落,让外人叹息。
没错,此处正是当初从亭里走出的萧县县令白万章的宅邸。
自从白万章在任期间病逝,便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靠着他留下的微薄俸禄度日,自然也是没有钱财修缮破败的庭院。
由于白万章家占据着亭北水南最多的肥沃土地,自然受到了彭城来人的针对。
白万章的妻子刘氏,为了安心供养儿子白望宗读书,不得不被迫贱卖亭北的沃土,只留下亭南的几亩中等田地。
好在有族人帮衬,这才没有受到外人的欺辱。
不过为了供养白望宗读书,顺利通过科举,并没有准许他去亭里族人供请的王夫子那里学习,而是将其送往彭城的一家私塾。
听闻该私塾的夫子,曾经去过长安参加省试,不过因为运气不好,没有考中,只得返乡担任教书先生。
而该私塾乃刘氏的娘家主要出资,其余多家共同开设。
刘氏找了家中的兄弟,多方求情,这才以高出刘氏族人一倍的束脩为条件,进入私塾读书。
为此,刘氏几乎将家中的能够卖的一切都卖掉了,就连亭南的几亩薄田也租给了亭中的族人,每年只是收取些许粮食。
又在宅院附近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勉强得以为继,但如今的白家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
而刘母如此辛劳供养,又有父亲留下的几部残书注解,白望宗自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仅在私塾读了短短五年,就通过了徐州当地的解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火影之无限新世界 同时穿越万界,还要深蓝加点 风止(np)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九星霸体诀(番外) 艳杀(1v2) 氪金大佬的自我修养[综] 折探花 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搞笑系癫佬震撼 [综漫] 猫猫我啊,养两脚兽捏 加油啊,武医生 绝对沦陷(1v1 父女 h) 两界:从低武肝出个仙武巨擘 能看见血条的我纯度极高 别碰我蛋挞(骨科、ABO) 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一人之下,天官赐福 雨季(1v1骨科) 长生从迎娶大嫂妹妹开始 [综漫] 捡到暹罗猫版的透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