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全文免费 > 第684章 江湖之远忧其心庙堂之高乱其政(第1页)

第684章 江湖之远忧其心庙堂之高乱其政(第1页)

第684章江湖之远忧其心,庙堂之高乱其政第684章江湖之远忧其心,庙堂之高乱其政

开皇二十年,十月

此时白槐已经上任江州长史三四个月了,从邸报上看到了三四个月前朝廷讨论的结果。

天子杨坚力排众议,先是贬斥了反对废黜太子的白槐等中坚派大臣,又不听高颖等亲信大臣的劝谏,终于是听从独孤皇后的建议,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白槐不由得叹息道:“不听大臣之言,却笃行妇人之言,轻易废长立幼,隋之乱,由此而始。”

即使这几年大隋东却高句丽,北破突厥三可汗,声威传遍天下四海。

但白槐知道,考验一个王朝能否传承下去最重要的东西,是立国之基,储君之立,民心之定。

不然,就算再怎样强大,再怎样威加海内,难道比之秦国还要强吗?

于是他们都很难逃过因为根基不稳,而导致王朝早夭,二世乃至三世、四世而亡,其可见也。

再想要创立一个大汉般长寿的王朝,是很难的,就算是超过白氏所立的大夏,司马氏所立的晋朝,传承过百年,也是许多王朝可望而不可及的。

多数是如同北周、北齐、南梁、南城、刘宋等不过五十年的短命王朝。

“之后的汉室帝王,哪怕是武帝,不喜戾太子,导致刘据叛乱,终究没有在刘据死之前,废其太子之位。”

“臣以为乃汉之政治稳定,从不恣意妄为,即使皇子如何贤能,也没有废长立幼的传统。”

“而汉室之亡,恰恰在皇位频迭,肆意废长而立幼,东汉末年的少帝刘辩、献帝刘协皆是此例,此乃祸乱之源。”

做完这一切后,白槐便在等待朝廷的最终决断,是奖是罚,自己都认了,他便放下了一切杂念,专心协助江州刺史,处理江州的民生、商事问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由此项刘争锋,以鸿沟为界,天下终归于汉,之后国祚五百年,可比夏商周,后世王朝无可比拟者。”

又谈了汉末以后,司马晋朝为何如此快速的就乱了,以至于导致后面数百年的大乱世,中原浩劫。

如今既然做了隋朝的官,那就要尽王事,若是杨坚突然贤名了起来,那对天下百姓,就是福运。

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王朝论》,上面简单谈到了自秦以来历朝历代国运长短的问题。

“其是高帝比之秦室尊贵乎,比之项羽力强乎,亦或者比之后世之君贤明乎,非矣。”

“何以独汉享运五百年焉。”

“犹如当初之仁帝、景帝。仁帝为太子时,景帝为代王,代国由是大治,太子仁孝无功,高帝岂废太子而立代王乎?”

“再者赵王刘如意,高帝喜之甚矣,终无废长立幼之行,进而为后世之汉帝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于是朝堂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汉之名号深入人心,这才有汉之五百年国运。”

还谈到了为什么秦国二世而亡,而大汉国运绵延五百年,虽然分为三段,但依旧是大汉的原因。

最后谈到了白氏对于王朝的见解,都是从夏国能够在乱世中,奇迹般的承续百五十年,结束了诸夏北方的胡乱的经验。

“轻易的废立储君,不仅于国不利,与陛下之威望亦不利,更与大隋的千秋万代不利,臣忠心为国之薄见,望陛下垂怜。”

想到就做,他立即回到官署,在自己的办公房内,铺开一张奏折,依据自己朝议大夫的虚职,可以独立上奏书。

写下最后一笔,盖上自己的符印,白槐将其交给官驿,让其直接送往京师内史省,不入尚书、门下两省,直达君案。

仁寿元年(开皇二十年)

因为改立太子,所以杨坚将年号改为“仁寿”,意为太子仁德,大隋长寿。

等了数個月,自己的奏书就如同牛入泥海,没有一点反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加油啊,武医生  [综漫] 猫猫我啊,养两脚兽捏  绝对沦陷(1v1 父女 h)  一人之下,天官赐福  两界:从低武肝出个仙武巨擘  折探花  艳杀(1v2)  同时穿越万界,还要深蓝加点  雨季(1v1骨科)  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搞笑系癫佬震撼  氪金大佬的自我修养[综]  能看见血条的我纯度极高  长生从迎娶大嫂妹妹开始  九星霸体诀(番外)  别碰我蛋挞(骨科、ABO)  火影之无限新世界  风止(np)  [综漫] 捡到暹罗猫版的透子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