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小麦。
-口感:磨成面粉后可以制作多种面食。面条口感爽滑劲道,馒头口感松软,面包则有不同的口感,如软面包柔软细腻,全麦面包略带粗糙感且有浓郁的麦香。
五、菽
-豆类的总称,如大豆、绿豆、红豆等。
-口感:大豆可以制成豆腐等食品,口感嫩滑;绿豆可以煮成绿豆汤,口感清爽;红豆煮烂后口感软糯香甜,可用于制作豆沙馅等。不同的豆类在口感上各具特色。
以下是“稻、黍、稷、麦、菽”的种植历史介绍:
1.稻:
-起源:中国是栽培水稻的起源地之一,起源于1万年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和以南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桐乡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遗存,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
-发展:从石器时代开始,大米一直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人民的主粮。唐、宋以后,南方一些稻区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基地。到明末时,粮食供应中大米约占710。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种植范围也逐渐扩大。
2.黍:
-起源与驯化:黍起源于中国,大约在1万年前被驯化,是人类驯化最早的作物之一。河北邯郸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成吨的黍。
-历史地位:从商周到汉唐,黍都是人们的主粮之一。在《诗经》等古籍中频繁出现,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宋元之际,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逐渐成为主要作物,黍渐渐变成了小众作物,但在我国西北等地仍有种植。
3.稷:
-起源中心:已知中国是世界上稷考古发现最早、遗迹最为丰富的国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的新石器遗址中均有发现稷的遗迹,证明了中国是稷的起源中心。
-种植广泛:稷是中国主要的旱地作物,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东以及华南等地区都有栽培。其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高。
4.麦:
-传入与发展:小麦原产于西亚地区,后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种植历史也有几千年,逐渐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春秋时期,小麦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秦汉时期,小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地位提升: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麦的种植技术不断改进,产量也不断提高,在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粟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5.菽:
-广泛种植:菽是豆类的总称,包括大豆、绿豆、红豆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豆类的国家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在古代,豆类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重要作用:豆类作物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因此在古代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豆类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如豆腐、豆浆等,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稻、黍、稷、麦、菽”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具体如下:
1.稷:
-古代政治象征:中国古代把国家称为“社稷”,“社”指土地,“稷”为粮食,可见稷在古代人民生活和国家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周代拿稷来代表谷神,和社神(即土神)合称“社稷”,从这一称呼就能看出稷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国家稳定和人民生存的基础象征。
-主要粮食作物:稷起源于中国北方,具有高度抗旱耐热、抗虫害、生长期短等优点,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殷商时期已是人们的主食,不过其产量相对不是很高。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2.稻:
-南方主粮与经济支柱:在中国南方,水稻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就已开始种植水稻。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南方的“鱼米之乡”因气候湿热、土壤肥沃且兼有渗透性,适合水稻一年多熟,使得南方在三国之后逐渐成为全国粮食的主要供应地。
-文化传承载体:水稻的种植和生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词、谚语等都与水稻相关,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反映了人们对水稻丰收的期盼和喜悦,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黍:
-古代粮食“贵族”:在先秦时期,黍是粮食中的“贵族”。《诗经·魏风》中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诗句,体现了当时黍的重要地位。它还是祭祀先祖时的主要供品,在商周时期,饮酒盛行,黍也是重要的酿酒材料。
-广泛种植与食用:黍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泛,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乃至岭南地区都有分布。其粒小而饱满,颜色有红、黄、白等多种,可以用来制作多种食品,如包粽子、做黄糕和油炸糕等。
4.麦:
-北方主粮之一:小麦原产于西亚地区,大约在5000年前传入中国境内,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粮食加工工具和方法的进步,小麦被加工成面粉,制作成各种面食,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北方地区的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推动饮食文化发展:小麦的种植和食用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种类,如馒头、面条、饺子等各种面食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5.菽:
-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菽是豆类的总称,包括大豆、绿豆、红豆等。豆类作物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是古代人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肥力的改善者:豆类作物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在古代农业生产中,与其他粮食作物轮作或间作,可以提高土地的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稻、黍、稷、麦、菽”的种植技术介绍:
1.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廷尉执法令出如山 剑破江湖之乱世枭雄 越轨暗恋 众生封神 人间武圣:一拳锤爆普渡慈航! 游神星曌 [原神]如何在至冬做后勤工作 养了一只狸花猫 屯兵百万!什么!朕不是太子? 上船 我在古代靠系统续命 另娶平妻,侯门主母不伺候了 末世大佬,穿越古代娇宠小夫郎 她是领主 从总旗到帝王 日落后的蓝色时刻 星际白富美,我妈不让我当女配 你选白月光,离婚撤资哭惨了! 病娇:都重生了谁还网恋啊? 世界沦陷为攻略游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