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文学网

妙笔文学网>我出生偏远的山村是哪里 > 第70章 种地发展史(第2页)

第70章 种地发展史(第2页)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

-作物种植变化: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北方逐渐形成了以小麦为主的农业体系,而南方则继续发展水稻种植,并且水稻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双季稻开始出现。

-农业技术交流:随着民族的融合,北方的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逐渐传播到南方,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

-农业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出现了曲辕犁等新型农具,提高了耕地效率。

-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均田制,按照人口和劳动力分配土地,保证了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可以耕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

-农业技术创新:宋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推广了秧田法和田块制等种植技术,提高了水稻产量;发明了龙骨水车等灌溉工具,提高了灌溉效率。元代时引进了玉米等作物,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7.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

-作物引进:马铃薯、甘薯等外来作物开始传入中国,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产量高,对于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商品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不仅用于自给自足,还用于出售,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贸易。

总之,中国种地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农作物种类不断丰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时代的种地历史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制度与生产关系:

-土地集中严重:民国时期,土地兼并现象较为突出,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富农等少数人手中。例如,1928年约6%的地主占据了80%的土地。广大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着沉重的地租剥削,通常要上缴收成的50%到80%,导致农民生活困苦,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租佃关系复杂:租佃制度是当时农村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农民租种土地后,不仅要向地主缴纳高额地租,还可能面临各种附加条件和不合理的要求。这种不稳定的租佃关系使得农民在土地上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难以进行长期的农业生产规划和投资。

2.农业生产技术与工具:

-传统技术为主:总体上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延续了几千年来的耕种方式。农民主要依靠人畜力进行劳作,生产效率较低。例如,翻地使用耕牛拉着犁,播种使用传统的耧车等。

-缓慢的技术进步: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农业技术的缓慢进步。例如,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农业机械,如美国的收割机、拖拉机,日本的犁、耙等,但这些机械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大型农场。同时,也开始尝试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但由于成本较高、农民认知不足等原因,推广程度也不高。

3.农作物种植与区域差异:

-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南方地区则以水稻为主,同时还种植茶叶、蚕桑等经济作物。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区域差异明显: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较大。例如,江南地区水网密布,灌溉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相对发达,农作物产量较高;而西北、西南等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干旱等原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量较低。

4.农业政策与推广:

-政府的农业改革尝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解农业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土地改革、田赋整理、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等,并进行了农业推广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推广机构,如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负责农业试验、选育品种、病虫害防治试验以及肥料效果比较试验等,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有限。

-民间的农业探索:一些民间团体、学者和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农业改革和推广中。他们引进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进行试验和示范,试图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例如,在一些地区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推广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

5.战争与自然灾害的影响:

-战争破坏: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战争导致大量农田荒芜、劳动力减少、农业基础设施损毁,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和破坏,使得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陷入停滞。

-自然灾害频发:这一时期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如旱灾、水灾、蝗灾等。由于当时的农业抗灾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后,生活更加艰难,甚至出现大量的流民和难民。

新中国的种地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变革和进步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土地改革时期(1950-1952年):

-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广大农民遭受着沉重的剥削,生活困苦,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束缚。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必须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人间武圣:一拳锤爆普渡慈航!  世界沦陷为攻略游戏后  廷尉执法令出如山  她是领主  病娇:都重生了谁还网恋啊?  从总旗到帝王  [原神]如何在至冬做后勤工作  上船  我在古代靠系统续命  养了一只狸花猫  众生封神  游神星曌  星际白富美,我妈不让我当女配  越轨暗恋  日落后的蓝色时刻  另娶平妻,侯门主母不伺候了  剑破江湖之乱世枭雄  屯兵百万!什么!朕不是太子?  末世大佬,穿越古代娇宠小夫郎  你选白月光,离婚撤资哭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