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年话锋一转,继续提问:“那么,还有另外两座明朝帝王陵墓,你们知道它们位于何处吗?”
很快,一位同学自信地回答道:“还有景泰陵,它就在我们海淀镇的附近,我家亲戚就住在那附近。”
李斯年点头肯定道:“这位同学说得没错,景泰陵,这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钰的陵墓。他的年号是景泰,因此得名景泰陵。这座陵墓距离我们学校不远,大约七八公里,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位明朝皇帝会孤零零地葬在西山脚下呢?他为何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被安葬在十三陵中呢?”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涉及到明王朝一段十分精彩的宫斗史,所以立刻有同学抢答道:“代宗朱祁钰是因为‘土木堡之乱’而被推上皇位的。在那场战争中,他的哥哥英宗被蒙古人俘虏,宰相于谦为了挽救明朝社稷,将他推上了皇位。然而后来,在‘夺门之变’中,他又被哥哥夺回了皇位,并被降为亲王。因此,他死后只能以亲王的规格安葬在西山,未能进入十三陵。
李斯年听后赞赏地点点头,补充道:“这位同学说得很对。明朝皇帝的皇位传承一直十分稳定,但到了朱祁钰这一代,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原本皇位不是他的,他也没有觊觎皇位的野心,只想做一辈子安乐王爷,然而他哥哥的御驾亲征将一切都改变了。宰相于谦为了挽救明朝社稷,硬是将其推上了皇位,好稳定人心,北京保卫战胜利了,但是他哥哥英宗也被瓦剌送了回来,并在几年后复辟成功,英宗诛杀了于谦等人,又命人毁掉了弟弟朱祁钰在天寿山建造的陵寝‘寿陵’,将他以以亲王礼葬在了西山,直到嘉靖皇帝时才改为帝陵的规制。朱祁钰为自己死后建造的‘寿陵’当时已经安葬了他的皇后杭氏,如果不被哥哥毁掉,仍然葬在那里的话,我们就可以叫‘十四陵’了。
李斯年的这一番解说让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即使是那位刚才回答问题的北京本地同学也感觉,自己虽然对景泰帝有所了解,但李斯年所讲述的这些细节和背景,连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李斯年继续引领课堂讨论,他问道:“那么,在历代明朝皇陵中,最后一处尚未提及的,究竟属于哪位皇帝?他又葬在何处呢?”
一位同学忽然说道:“是建文帝,至于葬在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李斯年点头赞道:“说的不错,这位同学提到了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讲的主角,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他也被尊称为明惠宗。我发现大家比上节课有进步啊,那么,关于建文帝的陵墓,又在哪里呢?”
受到之前问题的启发,同学们纷纷开始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然而,李斯年却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
终于,有位同学疑惑地问道:“老师,到底在哪里啊?”
李斯年摆摆手说道:“我也不知道。”
同学们面面相觑,被这出乎意料又不要脸的回答惊呆了,你都不知道,还来问我们,真是坑啊。
李斯年看到他们的表情,笑容更盛,他解释道:“如果你们以为我知道建文帝的陵墓确切位置,那我可就真的成了明史专家了,到时候我就可以到处发表论文、开讲座,享受学术界的赞誉了。还用得着在这里给你们这些本科生上课么?”
同学们听到这看似轻视的话语,都忍不住发出了一阵嘘声,课堂气氛在欢笑与讨论中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李斯年见状,微笑着解释道:“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被叔叔朱棣抢了皇位,他本人也下落不明,因此并未为他修建皇陵。至于他的下落,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他自焚身亡的,有说他流亡海外,隐居在苏门答腊岛的,还有传闻他在贵州出家为僧。但这些都只是猜测和传说,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大谜团。”
李斯年解释道:“建文帝朱允炆在经过《靖难之役》之后,被叔叔朱棣抢了皇位,他本人也不知所踪,所以也没有为他修建皇陵。至于他的下落历史上存在多种传说和猜测,有说他自焚而死的,有说他流亡海外,隐居在苏门答腊岛的,还有说他在贵州出家为僧的,但是这些都是野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建文帝的下落,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李斯年最后总结道:“所以明朝十六帝一共有十五座皇陵,十三陵加上孝陵、景泰陵。但是我们今天不讲这些,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位死后没有入葬皇陵的建文帝朱允炆。……”
李斯年的这节课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这一周连续三堂课的圆满结束,他也逐渐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李斯年习惯于在课前提出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小问题,借此来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学习技巧和研究方法,同时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整个课堂的活跃氛围。
李斯年的授课风格和博学多才赢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在学生中逐渐传播开来,选修课上来听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甚至与钱玄同教授的选修课打起了擂台。
两人的课程各有千秋,都精彩纷呈。钱玄同教授深谙中华传统文化,课堂上他娓娓道来,将每一个汉字的音形演化历史都讲成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让人受益匪浅。而李斯年则熟悉西方列强历史,他将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讲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第二周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开始纷纷向教务处申请更改两节课的授课时间,希望能够同时听到两位教师的精彩课程,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李斯年也逐渐适应了大学教师的生活节奏。一周三节课的安排让他的时间十分充裕,他便利用没有课的时间仔细打磨讲课讲义,力求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历史知识讲得生动易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与此同时,李斯年在《京报》上的两个专栏《大国崛起》和《海权论》也如期开始连载,他偶尔还会去报社进行一些审稿工作。
此外,他和徐智摩负责组织的诗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为他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现在,李斯年在北京的生活已经步入了正轨,他忙碌而充实,享受着作为大学教师和专栏作家的双重身份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师傅让我捉妖,我跟狐狸好上了 让你管账号,你高燃混剪炸全网 王爷您忍着 别打扰我飞升 不止上瘾 困龙剑 重生之我在五零囤货忙 重生1983:从进山打猎开始逆袭 疯了吧?你有十个SSS级武魂! 从无头骑士异闻录开始的非日常 诸天降临,我能无限复制 天下孤狼 平行世界之邓为原来你这么爱我 软瘾 末世狼妖,被校花召唤重生 乱世儿女英雄传 大宋第三帝国 修改器玩家的旅途 我的夫君是绝色 还说你不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