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谁?
老猫蓦地回过神来,这种突然掉进记忆禁地的情况,已经好久都没发生过了。他感觉冷汗从额角流了下来,心突突乱跳。他能感觉到,蓝田也一直在看着他。
操控
老猫一分神,接下去的内容就漏了一大段。他赶紧把脑子里的混乱念头赶走,专心听课。
又有人举手道:“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哥哥的想象,是人格分裂的结果。他杀了人,出于自我保护机制,虚构出弟弟杀人的假象,那自己就可以从杀人者变成受害者。”
蓝田:“不错,当时也有专家提出同样的意见。还有别的看法吗?”
茶色唇膏的女孩道:“还有一个可能,其实作案的还是弟弟,小时候两兄弟目睹父母被杀,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成年后弟弟下意识模仿这宗案件继续杀人,而且已经杀了不止一个,而哥哥也从同样的情景提示下,忆起了那次杀人案件。在哥哥催眠里出现的,其实是当年父母被杀的场景,而不是正在调查中的杀人案。”
蓝田笑了笑:“嗯,这个想法不错,可以支撑一部连续剧了,大家都喜欢看连环杀人案吧,单是死一个确实没什么意思。”好些人笑了起来。蓝田却道:“我不是开玩笑的,这位同学的想法是当时的主流。这也是大众看待犯罪事件的心理特点,希望案情像一把扇子,可以慢慢展开成一幅全景图像,要有转折、有深切的动机、有后续的发展——只可惜通常案子的真相都非常简单,简单到一个新闻标题就能讲完。”
一个学生喊道:“老师,那么真相是什么?不会是被害者和哥哥争抢停车位,结果被刺死的吧?”
哄堂大笑。
蓝田:“这事件发生在37年前,当时dna检测技术还很粗糙,没法分辨同卵双胞胎的细微差异,所以真相是什么,到现在也说不清楚。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结果,哥哥因为dna的检测和目击证人供词而被送进了监狱,可是他至今都在说自己是冤枉的。”
他顿了顿,又道:“但我们在这儿不是追寻真相,我想让大家讨论的是:杀人的行为是不是也可以在非自主的意识下发生,例如你们提到的双胞胎感应,童年阴影导致的潜意识杀人;虽然概率很低,但在犯罪心理的讨论上,确实是被广泛接受的。当时还有一个比较冷门的看法,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在哥哥家找到的死者的物品,都是围巾、手绢、袜子这样的贴身用品,如果哥哥真的和死者很熟,那么至少邻居或同事会有人目睹过他们交往。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证词呢?那么有可能的是,哥哥真的不认识死者,物品和照片其实是另一个人交给哥哥的。为什么呢,用于对哥哥的心理催眠。那人利用哥哥的童年阴影,诱导他去杀人。
如果哥哥的心志比较懦弱,是有可能被长时间操控的。现在听来很不可思议,但你们都知道,在历史上不止出现过个人被心理催眠,甚至有过上千万人被催眠的事件——在那个时代,密告自己的朋友、朝父母扔石头、杀死自己亲人同学,这种违背正常感情的行为竟然大规模发生了。这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吗?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从理性思考上,这样的行为其实跟切掉自己的手脚差不多,最终还是会危害到自己。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集体的心理催眠,它利用了充满形式感的语言、行为示范、图像,加上奖励和处罚,来遮蔽掉人的理性思考,像操纵傀儡一样推动人去实施暴力。
心理催眠并不一定只在专家的躺椅上发生,它其实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部电影的胶片里做了点手脚。你们知道电影胶片每秒种转动24格,在这个速度之下,人眼的暂留作用会把一个个的图像自动换成连续运动的视像。心理学家做的是,在每24格插了一张可口可乐的图片,这个速度观众的肉眼是看不见可乐的,但脑子里已经有了可乐的形象。等到电影散场时,有很多观众自发去买了可乐。
心理催眠和暗示在我们身边随时发生,而我们可能一无所知。所以一定要常常反思我们的行为,那或许并非出自你的意愿,而是被人用某种方式、或是社会整体的扭曲所诱导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傀儡,只是自己没有发现罢了。”
课堂结束后,许多学生围着蓝田问问题,老猫只好坐在狭窄的位子上等着。他目光呆滞,课堂后半段蓝田开始进入理论和文献讨论,他半点基础也没有,完全听不懂那些人名和概念,一小时里都在神游太虚。前面的阿克转过头来,也是一脸懵圈。
“哥们儿,你不会也是这里的学生吧?”
老猫:“不是,我来玩儿的。”
阿克:“那还好,我一半都没听懂,回去得啃书了。”
老猫懒懒道:“哦,好好努力吧。”
阿克笑了出来:“哥们儿你几岁了?看着比我还小,说话像大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小祖宗 护国龙王 晨寂+番外 寡妇撩汉+番外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主播很不正经 凤在上,凰后要翻身 他比烟火绚丽 天作不合+番外 穿书炮灰庶女后,被男主宠爆了 快穿:病娇少女手撕团厌剧本 五陵少年唯刘询 想做你的姜太太 出狱后,高冷女总裁追上门 离婚后,她携崽炸了总裁办公室 七年之痒后,我重生踹飞了渣攻+番外 喜欢我的腹肌吗+番外 我以为我在追求你[娱乐圈]+番外 我是那个骗婚的omega【CP完结】 穆色四和,心生欢喜+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