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准文官苗苗,文哥儿略一思忖,觉得这事儿没毛病。
国库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来做那些有益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大事!
内库用来做什么的?用来赏赐皇亲贵胄或者供给宫中贵人们日常花销以及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比如宫中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一个信佛一个信道,那宫中就会轮流举行各种佛道相关活动)。
这么一考虑,文官致力于悄悄掏空老朱家的内库似乎也无可厚非。谁叫你们连名目上都没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你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啊!
对于这种双方大佬你来我往激烈博弈的大议题,文哥儿还没啥资格参与。他只凭借着户部分司这边透露出来的数据暗搓搓算了个账,就跟李梦阳他们一起到街上遛弯去了。
纸币这东西能不能推行开去,主要是背靠国家公信力。
百姓不信任你,商贾不承认你,连官员自己都不想用,这玩意自然推行不起来。
倒不是说大明不强盛,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大明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非常强大的,而是朝廷没几个人是懂经济的。
想要支撑起完备纸币体系,让大家都以花大明宝钞为荣,就大明现在这个经济理论水平还十分欠缺。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会儿钱不够用了就疯狂印钞,想要多少印多少,这宝钞能有用吗?有他们开了这样的坏头,就不能怪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大明宝钞不信任了。
谁知道你老朱家会不会一拍脑袋又印一波新的?
大家辛辛苦苦攒的钱,你一注水就啥都买不了了,搁谁能乐意啊?
没看见元朝只干了不到一百年整个经济体系就全面崩溃了吗?
朝廷自己把这事儿当儿戏,就不能怪百姓不信任你了。
执政者没有足够的经济学素养,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推行宝钞无疑是祸害百姓。
人家存一辈子的钱,你一个决定就给霍霍没了,回头你挨的骂一准比王安石还多!
现在问题来了,怎么提高执政者的经济学素养?
文哥儿敲了敲自己的脑壳,觉得这事儿有点难办。
等他回京一定要找杨廷和以及费宏探讨探讨,杨廷和是杂学专家,跟老丘一样什么都学,费宏又是个热爱卷死别人的家伙,跟他们讨论讨论一准能有收获!
回头找费宏定制一个文武百官培训教程,争取让官员们也干到老学到老!
文哥儿正琢磨着,鼻头就闻到股香香的味道。他循着香气找了过去,看到有人在卖托板豆腐,新鲜点出来的热豆腐,放在削得平直笔挺的长条托板上,客人们可以直接就着托板尝到热腾腾的豆腐。
吃法怪新鲜的!
文哥儿二话不说掏钱要了一板,一口咬下去,只觉又香又嫩,豆香十足。他跟摊主一聊,才知道这托板豆腐的由来。
临清这地方是各地举子赴考的中转站,经常有天南海北的考生汇聚于此。
据说是当初有个举子进京赴考,钱都花光了,抵达临清时饿得头晕眼花,气息奄奄地躺在树下不知如何是好。
旁边有个卖豆腐的老伯见他这般可怜,十分同情地取了块木板盛了些豆腐给他充饥。
后来这个举子金榜题名,还当了巡按御史过来临清一带巡查。
这位巡按御史特意来找老伯,笑着问老伯还认不认识他。两边叙过旧以后还还让老伯再用托板给他盛豆腐吃,说是就记着这味道!
有了这么一段佳话,临清一带便颇为流行托板豆腐这种吃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一剑 (挽剑前传) 一见到你呀 暗黑之空城(空城第一部) 阁老府真千金回来了 未恋歌(出书版) 收小殿下为徒后 笑忘书+番外 仙剑问情+番外 暗黑之流年(空城第二部) 翔(2部全) 挽剑 年代文家庭食物链顶端[空间] 并箸成欢(出书版)+番外 清穿日常(剧名:卿卿日常) 暗黑之誓言(空城第四部) 暗黑之人间(空城第三部) 表演科今天也想与侦探同归于尽 朕亦甚想你 牧者密续 三角视线(又名:三角视野)三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