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打开来,是那块璧,龙蟠云上,栩栩如生。我紧紧握住,忽然流下泪来。苏君走后,我在圆明园的乱石丛中坐下来,紧紧攥着那块玉,仿佛攥着自己的生命。我知道在以往的时间的无涯的海洋中,曾经流过我另一个自己。而如今,两个我借助这块玉连结了。我把它戴在胸前,于是我就有了两颗心,一颗在胸膛内跳动,一颗在身体外呼应,就像有两个我在冥冥中对话一样。在它们的呼应中,某种神秘的力量产生了,那是一种界于回忆与臆想之间的东西,一种属于思想范围的意念。许久以来,我站在思想的悬崖边上,不知道该跳入峡谷亦或退依绝壁。时间像一道聒噪的风呼啸而过,风中有被我遗忘了的记忆的碎片,但是它们无法联缀成任何一段完整的情节,也不能束成一束思想。我不知道该用一条什么样的纽带贯串它们,但是确切地感到那其中固执的联系。但是当那块玉在我的手掌中温暖地跳动时,我终于按稳了时间的脉搏,找到了那条通向记忆的甬道。望着周围的建筑,望着那著名的残碑,我愈发确切地知道,我来过这里,不仅我来过,宋词和元歌也来过,她们穿着古代的衣服,穿花拂柳而来,轻盈而忧伤。天上的星一颗颗亮起来。我双手抱膝,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早已经过了闭园时间,但是我不想走,不为什么,就是想在这里多坐一会儿。古老的建筑和深沉的夜使我心情宁静,我渴望在星空下找回自己的心。看园人进来巡视了一周,大概是驱逐留连忘返的游客,我正在打腹稿如何说服他们放过我,可是他们却毫无所见地走了。奇怪,我明明看到他们的眼光在我身上掠过,为何竟像是没有看见我?何处传来一声幽幽叹息。我悚然,撒目四顾,月光下断碑残垣愈发凄美动人。我大声问:“谁?谁在那里?”又一声叹息响起,幽凄人。这一次听清了,声音来自背后。我猛地回头,差点儿扭了脖子,发现不知何时,竟有一个穿古代服装的男人坐在断碑上,两只脚荡来荡去,正对着我微笑。近日研究有功,月色朦胧中我认出那一身是清代服饰。“你是谁?什么时候进来的?我怎么没看见你?”“刚才天太亮了,我没办法让你看见我。但是现在可以了。”他从碑上跳下来,落地无声,而且也没有影子。“你很奇怪他们没发现你是吗?那是因为我帮了你。”我渐渐看清他,眉目英挺,与我有三分相似,心中略略有数:“你到底是谁?”“我是你。”“我?”“对,我是你的前身。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说简单点,就是鬼。我是遇见鬼了。一个古代男鬼。但是我毫不惊讶,而且立刻便信了。梦中见他太多次,如今终于面对面见到,倒也并不害怕。反而因为寻找了太久的谜底马上就要水落石出,而不能不感到几分兴奋。“那么,”我问我的前身,“我到底是谁呢?”“吴应熊。”“吴应熊?”咦,这个名字好像很熟,但是一下子想不起来。“连吴应熊你都不知道?我在今世这样没名气吗?”他有些不满,“你不知道我,总知道我的父亲吴三桂吧?”“啊!原来你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娶了十四格格那位。”真是失敬。想不到我前身这般著名。他咧开嘴笑:“对,正是我!看来你对你自己还有点认识嘛。”“我自己?”“是呀。我不是说过了吗?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可是,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为什么只有你可以找到我?”“很简单,靠它。”他指一指我的胸前。我低下头,看到那块云龙璧在月光下莹莹闪烁,发出不同寻常的光亮。原来是它!果然是它!“可是,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法力呢?”“亏你还是玉人呢,对玉竟然这样缺乏常识。”他对我这个后身好像特别多不满,“要知道,玉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可以通过它接通来世今生,幽明两界。知道‘巫婆’的‘巫’字吗?《说文解字》上说:巫,双手持玉者也。所以说,持玉的人是有法术的。我,就是通过这块玉和你取得了联络。”“我还是不懂。”“这还不懂。比如说吧,你为什么会从台湾来到北京?”“因为玉饰拍卖会。”“就是啦,玉既然能连接空间,当然也可以连接时间。时空因为某件事物而发生关系,就可以联系起来,就这么简单。”“我还是不懂,不过,说玉有巫术,有灵性,也许我还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我知道,以前占卜用的签,就是玉做的;大臣们上奏的牒,也是玉做的;还有号令三军的璋,也是玉;两国修好,也以圭相赠,叫做化干戈为玉帛;还有……”“好了好了,看来你对玉还有点认识,不愧是我的后身。”“你是说,我对玉的灵感是因为你?”“那当然了,你以为那些本领会自动跑到你脑袋里去?是我带给你的。”我奇怪:“喂,你说你是鬼,还是个清朝鬼,可是为什么讲话好像同我们没什么分别?”“你可真笨。”他摇头,对于自己的后身竟然如此蠢笨十分费解,“我都说了一百次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当然你怎么讲话我就怎么讲话了,要是自己跟自己沟通都发生问题,那还成什么世界?”“好,算你说得有理。但是,为什么你现在才出现呢?”“喏,喏,又笨了不是?你不是今天才拿到这块玉吗?”“你是说,这块玉当初就是属于我的?”“那当然。要不,今天我怎么能通过它找到你?”我想起紫砂壶店老板的话来:出土的东西有灵性,属于谁,会自己长脚找回去。这样说来,宋词将玉璧送给我是注定的,推也推不掉。“可是,你为什么要找我呢?”“因为要帮助你,哦不,是你们,哦不,是我们,消灾解难。”“什么我们你们的?”“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好,你听我从头跟你说吧。”吴应熊和建宁格格的故事顺治十年,即公元1653年8月,孝庄皇后主婚,将13岁的恪纯长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婚姻。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满洲格格与汉人子弟联姻。恪纯长公主,原称金福格格,为皇太极第十四女,她并非嫡出,而是由庶妃奇垒氏所生。相传奇垒氏是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绝代佳人,是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的战利品,她虽然出身卑微,但为人谦和,才貌出众,在众后妃中最得皇太极欢心,长占龙床,独擅专宠,连孝庄皇后也要对她礼让三分。崇德六年,即1641年,皇太极兵围锦州,久战不下,只得丢下身怀六甲的奇垒氏御驾亲征。正当他率大军赶赴锦州前线时,当年12月,恪纯长公主降生了。与此同时,清军忽然如有神助,战场形势迅速发生逆转,明军节节败退,短短十天里,十三万大军损失殆尽,仅被斩杀者就有五万多人,尸横遍野,惨烈至极。皇太极认为这是小公主给他带来的“勃兴之兆”,于是破例为刚满周岁的她进行册封。按照清制,公主一般在十三岁才可以受封,皇后之女封为“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妃嫔所生的则封为“和硕公主”,品级相当于郡主。但是恪纯却有特许,可以享受同固伦公主相同的俸禄。这前所未有的殊荣养成了她自幼骄纵的个性。然而好景不长,在她三岁的时候,皇太极驾崩,紧接着,多尔衮也因病去世,而新继位的顺治帝年纪尚幼,于是宫中大权落到孝庄皇后手上。她主持的第一场婚礼即是将恪纯许配给吴应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清公主 后宫(大清后宫) 当家小娘子 弥天大雾 离魂衣(人鬼情系列之四) 快穿之十佳好孩子 两生·花/两生花(人鬼情系列之九)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黛玉之死 今世未了情(人鬼情系列之十一) 如念离魂(人鬼情系列之十) 封神:我萧升,誓杀燃灯道人! 那时烟花 爱上一只唐朝鬼(人鬼情系列之六) 相思梳子 超级护花天王 我有一座锁魂殿 一闪灯花堕 一切从棋魂开始 情人的下午茶